笔者印象较深的两次套牢都发生在2001年,也许大家听了我的故事后,会对如何解套有更多的理解。2001年7月,那时笔者刚刚进一家投资机构操盘,打开账户,看到我的前任留下了两只股票,一只是青鸟天桥,另一只是特发信息,青鸟天桥的成本大概是60元,特发信息则是30多元,当时都处于套牢状态。股市阅历稍微丰富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两只股票都是2000年科技网络股浪潮留下的产物,最后以多少钱卖掉这两只股票,我已经淡忘了。现在6年时间过去了,指数最高比当时上涨了3倍,但青鸟天桥和特发信息在本轮大牛市中最高价都是20元左右(复权后),都没有回到当年的成本价。
还有一只股票是浦发银行,这只股票是笔者用自己的工资买入的,成本大概是20元,我记得当时买入后不到一周就跌到了15元,心里感到非常痛苦,后来大概在16元多斩仓了。现在再来看这只股票,经过这轮牛市,复权价达到了120元。6年时间,6倍收益,年复合收益率达到32%。
两次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段的套牢,结果竟然大相径庭,看来如果仅仅死守一只股票,被动地等待解放并非万全之策。这两次套牢究竟有何不同,如果来分析一下这三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变化,也许可以一见端倪。
青鸟天桥:2001年净利润 4646万;2007年亏损。
特发信息:2001年净利润 4191万;2007年1103万。
浦发银行:2001年净利润 10.6亿;2007年54亿。
以上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青鸟天桥和特发信息七年后净利润是退步的,也就是说公司经过6年多的发展,在赚钱能力上没有任何进步,而浦发银行则成长为一个赚钱的小巨人。它们的股价也反映了这个结果,青鸟天桥和特发信息的套牢成为一个“铁套”,而浦发银行的套牢则更像是一个“纸套”。
如果继续归根溯源,谁又造就了它们赚钱能力和净利润变化的不同?为什么是浦发银行成长为小巨人,而不是青鸟天桥和特发信息呢?在笔者看来,是行业的秉赋和公司的管理使然。青鸟天桥一直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特发信息则属于趋于激烈的制造业,而浦发银行属于市场空间巨大、竞争并不激烈、一定程度上属于特许经营的金融服务业,时间老人是公平的,经过他的无形之手,有人黯然离去,有人华丽登场。
回到解套的主题上来,请你闭上眼睛,穿越时空,五年后甚至十年后你持有的上市公司会是怎样,假如你能想明白的话,基本可以确定你手中套牢的股票是一个“铁套”还是一个“纸套”,如何决策也就显而易见了。
(fudanmr)
欲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http://lu178.blog.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