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
  • A4:基金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基金
    证监会新批两只偏股型基金
    南方股票型新基金将发售
    招商大盘蓝筹基金将发行
    基指跌近4% 封基昨日全线尽墨
    上投摩根孙延群:基金经理不应是趋势投资者
    银河竞争优势
    创新交易渠道
    机构闪电申购 基金遇新烦恼
    海富通开展“苗圃”定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闪电申购 基金遇新烦恼
    2008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大反弹来临之时,往往有机构大比例突击申购基金予以套利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周宏

      

      最近两周中,一件事情成了部分基金的“新烦恼”。来自业内的信息称,在市场反弹初期,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大型机构频频出手,大手笔申购股票仓位较高的基金。“虽然扩大了基金规模,但是到账的资金太大,来不及建仓,基金的收益和排名都被拖累了。”基金经理说。

      基金持有人也很不满意。“我们本来以为上周基金净值会猛涨一把,没想到涨幅平平,后来一打听,基金规模大了,我们的收益都被机构摊薄走了。”一些基金持有人告诉上海证券报。

      

      机构大额申购频现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调查,保险公司大比例突击申购在整个基金行业内都比较普遍。其中,尤其是在下调印花税当周,保险机构的大额申购更是达到高峰。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透露,仅该公司旗下龙头基金,就在上两周频频获得单笔在1亿~3亿元的大单多笔。而且,申购者不仅包括一线的大型保险公司、也有很多中小保险公司的单子,而且这种情况在基金业内很普遍。

      这种申购的景象和一个月之前形成迥异对比,当时机构资金还是明显净流出的。

      “保险机构很多资金是在今年初高位退出的,在利好的刺激下,又重新回来抄底了。”一些业内人士说。

      

      大额申赎为难基金投资

      作为具备资产配置能力的机构,择时申购基金是一个合乎利益的选择。但多家机构的交叉申购,却给基金投资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如何安排这些资金?

      “没办法,如果不追高的话,基金收益只能被摊薄。”一些基金经理面对这一情况只有无奈。他此前在低位增加的仓位,在经历上周的大笔申购后,已经被摊薄不少。而更让他担心的是,不知道那些机构资金接下来会不会走?

      一些基金经理很坦诚,对于大额申购、赎回,他们一直很“头疼”。有时候费心留出的资金转眼间被赎回者“瓜分”,有时候精心构建的投资组合被大额申购给稀释。尤其是面临政策发布或市场转折,这种情况更是明显。

      但对于这个突击申购,基金公司却很难说“不”,“基金又没有暂停申购,别人要申购,我们也无法拒绝。”一位基金人士表示。

      

      应立规限制“短期操作”

      其实,对机构突击申购大开“方便之门”的,还包括目前基金的销售费率政策。

      目前业内通常的偏股基金申购费率安排如下,申购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费用为1.5%;申购金额在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为0.9%,500万元至1000万的只有0.3%,申购规模大于1000万元的,每笔收固定费用1000元,折算费率的话,不足万分之一。

      换言之,对于经常大手笔申购的大型机构来说,基金申购的费用只有普通投资者的150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基金买卖的其他费用,据业内人士透露说,也都“可以谈”。

      这样低的交易成本,使得大型机构能够在普通基金投资者难以获利的净值波动区间内达到有所盈利的可能。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现在一批大机构经常性的进行“波段操作”的土壤。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有关方面应对这种情况予以关注。基金业内对于短期持有、波段操作的大额申购应一致实行“惩罚性”费率。毕竟,这种做法助长的只是更多对长期持有基金的普通投资者的套利和歧视,有违公平的市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