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
  • A4:基金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投机型通胀压力
    或成全球经济风险主因
    关注硅谷“变身”
    应从三个环节入手解决发电企业困局
    把中国股市的改革进行到底
    再论房价整体下降已成定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把中国股市的改革进行到底
    2008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湘源
      如果仅仅着眼于股改后遗症的拾遗补阙,而对根本性的制度弊端不进行深入改革,不要说未必真正解决得了存量大小非的老问题,还会发生增量大小非的新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发行定价制度以及市场交易机制等一些深层次改革的渐次推进,恰恰使得利益机制改革从模糊到清晰,其对于未来股市的积极影响格外真切,因此格外值得期待。

      ⊙黄湘源

      

      没有人不相信股指还有上升的空间,也没有人相信短期内的股指会升得太高。原因不是别的,期待中的后续救市措施假如并未如期而至,那么,即使股指上行的惯性不至于马上消失,单靠惯性维持的上升动力又能持续多久呢?

      尽管沪深股市已经一步踏进了监管信息公示时代,但是,对于政策市,没有风向标的日子还是依然如旧。乘上救市航班的沪深股市显然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在哪里,同时,也不知道它的飞行员会不会飞了一圈又返航。各方投资人尽可以对救市充满期待,但是,谁也不可能对后市的变化一点也没有担忧。毕竟,并没有人对救市承诺过什么。

      虽然规范大小非减持被认为是救市,降印花税更是一致公认的救市之举,但是,这显然还都只是大多数人的个人看法,是一种舆论的主调,并不是管理层的解释。经验告诉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都是可变的,这就是政策市。救市尽管一向是政策市的拿手好戏,但在它启动的时候从来就不是张扬的。

      如果说救市行动推进了一二步,那么,究竟什么是它的第三步呢?真的会有人们所预测的“七步棋”吗?尽管“救市组合拳”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同样不能不让人担忧的是,这似乎也只是市场的说法,或者说市场的企盼,管理层可从来也没有过类似的表达。救市的前两步尽管不妨视为管理层的从善如流,可也不能由此而认为政策市就是有求必应的观世音。

      无可否认,此次的救市之所以能够收到人们所期望的立竿见影的效果,靠的是政策上的纠偏。不过,尽管笔者不能同意有些人对下调印花税“错上加错”的指责,更不能同意所谓“这是中国在朝着建立价值核心资本市场的终极目标努力过程中的一种倒退”的说法,可惜的是,有关方面虽然在行动上纠了偏,口头上却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表述,这也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慨。印花税的下调,如果并不是顺应民心的纠错,而只是功成身退式的收兵回营,那么,也许真的将孕育着一种倒退的危机。因为这样的下调充其量只是表示其已经完成了当初的历史任务,一旦股市再出现所谓的非理性的上涨,作为市场调控工具的印花税就还会再度出山,就像现在的“哪里来哪里去”一样,无非是再走一个从终点回到起点的轮回而已。

      笔者想强调的是,目前被视为救市的纠偏之举,也许本质上也是改革,或者说是从偏离改革的轨道回到改革正道的开始。但是,大小非之所以“按下葫芦浮起瓢”,在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问题后暴露出严重的利益不平衡问题,就是因为改革没有改到位。这说明,如果仅仅着眼于股改后遗症的拾遗补阙,而对根本性的制度弊端不进行深入的改革,不要说未必真正解决得了存量大小非的老问题,即使解决了,也还会发生增量大小非的新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发行定价制度以及市场交易机制等一些深层次改革的渐次推进,虽然未必就是有些人所设想的“二次股改”,改革的步子也未必如人们所想象的“救市组合拳”那样明晰,然而,恰恰因为利益机制改革的从模糊变清晰,其对于未来股市的积极影响才格外的真切,格外的值得期待。

      中国股市在较长的时期内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告别政策市在现在来说显然为时过早。对于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饱受“希望变失望”的轮回之苦的中国股市投资者来说,这一次,谁又能把一个“不”字说得那么明晰那么肯定?

      不过,巴菲特的经验之一就是“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是啊,人们又何必将自己押宝于救市呢?相比而言,当然应该是相关的制度改革更值得期待。因为改革最终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在现实的股市中的不公平,而且也是为了使种种的不公平不再重复发生。或者也可以说,深层的制度改革就是为了使股市今后不再需要救市。所以,在笔者看来,与其过多地把希望寄托于救市,不如寄托于改革。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改革,只有把改革进行到底,才是中国股市唯一的出路。

      超越救市,首先当然是政府的事。只有政府逐渐从对市场的微观干预中退出,投资者才不会依赖于救市。但是,随着股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包括救市在内的政策干预对股市的影响力也越大,这无论对股市对投资者都将越加是祸非福。无论从投资者的当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考虑,摆脱过于依赖于救市的政策市情结,不仅有利于在具体的操作中较好地避免错误的利好利空判断的误导,而且也有利于更理性地认识投资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定位。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政策市情结挥之不去的中国股票投资者来说,也是一场更深刻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