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
  • A4:基金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投机型通胀压力
    或成全球经济风险主因
    关注硅谷“变身”
    应从三个环节入手解决发电企业困局
    把中国股市的改革进行到底
    再论房价整体下降已成定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注硅谷“变身”
    2008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小林
      ⊙倪小林

      

      最近,硅谷向“太阳城”变身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世界各国对于硅谷的再次注意。曾经掀起过新技术浪潮的硅谷,会不会再次引领世界产业结构重整加速虽然下结论太早,但毕竟硅谷有着新技术和吸引全球“风投”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报道,硅谷近来掀起一股“太阳热”,不少新技术企业跃跃欲试,有的企业将计就计,实现“变身”转而投入太阳能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硅谷瞄准太阳能产业并非偶然。这个闻名于世的产业基地由计算机芯片的基本材料——晶体硅得名,如今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板也是由晶体硅制成的。两个看似不同的行业,其实材料和工艺都近似,技术上“一点就通”。

      由此看来,硅谷真“变身”很可能只是一次低成本的产业结构转型。何为太阳能产业?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利用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产业,世界各国都在争相研制和开发,对产业命门——专利权的控制更是煞费苦心。尤其是在全球变暖的今年,资源和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寻找清洁能源和资源替代品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假如硅谷此次变身成功,会不会再一次掀起新能源开发热,同样成为全球关注的大事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7年发布的报告数据认为,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是很早就研制开发太阳能产业的国家之一,很多产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太阳能产业功不可没。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早在2005年中国生产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厂家已超过1000家,雇员超过15万人,总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迄今,我国的太阳能产业正在扩大,产品也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已经公布的相关太阳能的专利,我国的发展也极为迅速:2003年至2006年间,发明专利数量增长了3倍。

      目前,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也已经将清洁能源和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列为新的产业规划,不断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日本自主研发的专利依然占据世界太阳能产品的45%,具有很大的优势。假如美国硅谷也变为太阳城,成为清洁能源产品开发的聚集地,太阳能产品的竞争必然加剧。而我国对于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虽然位居全球之首,但由于传统产业间的壁垒和障碍,使得太阳能的应用大打折扣。在我们身边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住宅真的利用太阳能?笔者曾经咨询过一家国内太阳能企业,如果住房整体不能用上清洁能源,一家一户可否自理?答案是迄今能够挂在阳台和窗户的太阳能设备没有研制出来。如果在产业使用初期不能配套,后期产品又跟不上,说明我们的巨大市场仍在休眠状态。

      在目前资本流动极为迅速的清空下,产业调整的速度同样是以资本聚集的速度为前提的。最近,已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正在发生变化,资本回流迹象开始出现。那么,曾经抢占过新技术高点的硅谷,会不会对全球风投资本产生更大吸引力,再次“随太阳起飞”,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否则我们在太阳能开发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就真的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