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时事天下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观点评论
  • 9:时事·海外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信息披露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盘点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汽车周刊
    7车企产品上目录 新能源车展开集团攻势
    NANO何以缺席北京车展
    销售模式变革将公布 南北大众并网计划显现曙光
    ■车坛资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7车企产品上目录 新能源车展开集团攻势
    2008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新能源汽车已越来越清晰地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从最近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汽车目录中透出的信息。

      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第164批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中,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了新能源汽车的身影,一共7款车,其中包括一汽集团混合动力轿车、上海通用别克混合动力轿车、上海大众帕萨特燃料电池轿车、北汽福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一汽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重庆长安的混合动力客车和东风汽车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混合动力方面已经做好了产业化前的准备。

      据本报记者调查,目前国内已具备市场准入的新能源汽车已有10多款,在此之前,国家已批准的新能源汽车有一汽丰田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长安汽车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杰勋、奇瑞混合动力A5,以及东风汽车生产的混合动力公交车等。来自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的比例为4:1。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合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落了个“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最早一款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是一汽丰田生产的普锐斯,因价格昂贵,三年来只销售了3000多辆。这无疑为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赶超计划留出了空间。

      ⊙本报记者 宦璐

      从跟随到领先

      也许,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离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已为时不远。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量达到124.2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

      而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新战场上,也印证着这一趋势。

      在上月底刚刚闭幕的北京车展上,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带来了其最新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成果。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几乎所有主要的自主品牌厂商也都对外展示了最新开发的新能源轿车。他们推出了大量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并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

      这一现状暗合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由于国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跟踪和研究几乎与国外厂商同时起步,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并不算太大。并且由于自主品牌厂家的研发费用和成本相对较低,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售价也会相应较低,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将有助于这些新能源汽车较快地被市场接受。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杨守武向本报记者介绍,今年的5月21日,他们将向北京奥组委提交500台纯电动小巴和15台混合动力客车。这500余台东风纯电动小巴场地车已实现零排放,将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唯一电动场馆用车。而这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准生证”的混合动力客车,采取油电混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0%,降低燃油消耗20%至30%。未来将实行按订单生产。

      杨守武称,东风混合动力客车和轿车已完成产品定型。目前,混合动力客车取得了三个国家公告产品,轿车正在进行认证实验,研发进度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截至目前,已经获得来自武汉市以及湖北省的数百张混合动力客车的订单。

      另外,一汽奔腾轿车市场部经理王海向本报记者介绍,这次一汽获批的混合动力轿车是奔腾第一款自主混合动力车型B70HEV,不仅是国内第一款采用强混合动力方式的自主品牌车型,也是迄今自主品牌中最先进的混合动力车型。

      通用董事长瓦格纳曾表示,难料哪条新能源路线将胜出。“我们应该从全方位来进行研发工作。没有人能预见未来哪个技术会真正胜出。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未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4月1日,国务院公布《2008年工作要点》指出,2008年将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但是,新能源汽车要普及到中国的消费者,还需要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需要汽车厂商降低成本、改良系统;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例如,美国国内收入局(IRS)对购买通过认证的混合动力车实施优惠措施。一款1.5升排量的传统轿车,按照目前国内的车市行情价格不会超过15万元,而丰田1.5L普锐斯的价格却近30万元;同样使用93号汽油,一辆传统家用汽车行驶15万公里需要花费的燃油费用约为7.3万元,而一辆混合动力汽车15万公里需要花费的燃油费用约为3.24万元。尽管在燃油费用上节省了4万元左右,但混合动力车比传统车购车的成本却贵了近15万元。

      从支持到落实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消费者不愿意承担这种新产品的高昂价格,因此企业难以将产品大量销售出去;二是有的产品需要社会使用环境,如电动汽车的充电站、燃气汽车的充气站等等;三是政府的政策扶持。

      对于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企业能否把这些政策支持转化为自己的竞争力。如果以往的支持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那么,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再多,也不会起到作用。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其中包括了混合动力汽车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将从消费环节、生产环节,税收政策、优惠政策、审批等各方面对这些产业给予扶持。

      国内车企都已投入巨资研发替代能源车型,并且做好了两手甚至多手准备。如,东风集团欲走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混合动力汽车研发路线;一汽集团则借力政府课题,承担“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专项;上汽集团把力量集中在混合动力轿车和客车研发上,并同时开始小批量生产燃料电池轿车;奇瑞则专注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灵活燃料汽车;长安的杰勋混合动力车HEV则已正式下线,是国内第一款在整车、动力总成和混合动力系统三个方面自主一体化设计的量产车型。

      去年9月初,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中国政府将在今后3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支持新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中国政府支持私人开发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开发技术能传播应用,为社会服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表示,我国对清洁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已由弱变强,国内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3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已相继问世,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已初步形成国Ⅳ排放水平发动机的自主开发能力,已有百余种燃气汽车整车车型进入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燃气汽车在全国70多个城市得到示范应用,市场规模达到30多万辆,每年可替代燃油300万吨。

      而此次发改委发布的汽车公告,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去年11月1日实施发布以来,新能源汽车的首次集中上榜,再次表明汽车行业已经走到了产业转型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