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稍微放松的神经再度紧张。
9日公布的4月份PPI同比上涨8.1%,再次刷新近3年来新高。此外有消息称,4月份CPI可能较3月份有所反弹,达到8.5%,也有观点认为在8.3%左右,甚至低于8.3%。
最新数据使得市场对紧缩政策出台的预期有所升温,加息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特别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专家认为,近几个月来,物价上涨明显加快,上述表态说明政府已经把防止通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物价上涨速度不断加快。今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8.7%,达到近13年来的最高水平,3月份CPI增幅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仍高达8.3%。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CPI的先行指标,PPI在4月份创下近3年来新高,这使得下一步CPI上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更令人担忧的是,非食品因素特别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对CPI上扬的推动作用在加大。
本月初,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通胀压力有望在今年二季度得到缓解。此外他还表示,央行不排除加息,但在加息之外,调节CPI还有很多种方式。他的这一表态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有所下降。
不过,随着4月份敏感数据的陆续公布,市场开始再度焦虑,加息的预期也有所升温。
为了对抗物价的上涨,仅仅去年,央行先后六次加息。但随着美联储的不断降息,虽然CPI不断创出新高,但央行今年并没有采取加息行动。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鲁政委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只要CPI不创出新高,央行就不会加息,但数量紧缩仍将保持高强度。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则认为,PPI和CPI略为反弹并未额外增加升息的压力,央行受制于美元利率可能继续采取观望政策。但从扭转负实际利率角度,以及目前包括美国在内各国央行开始更多关注通胀压力的角度,加息仍可能构成央行的政策选项之一,并且有可能是不对称加息。
他同时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可能,不过5月份央票和正回购到期为5000余亿元,比4月份少许多,所以从对冲角度央行有更大回旋余地,预计5月份不会调。
此外,据外电推测,我国4月份出口增速放缓,外贸顺差约为166.5亿美元,这一数据有助于缓解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