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股份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该出货的基金估计已经出完了,不该出的大小非也出了。整个事件已经进入了平息状态,可以到了平心静气回顾一下的时候了。
总体来看,自从该事件爆发初期,市场和舆论就把关注重点放在了投资宏达这个决策本身有没有失误身上,进而争论该事件是否是下一个“XXX”,投资的基金有否X幕等等方面,并掀起了一股讨论高潮。
这些当然值得回顾,不过,在笔者看来,真正值得担心的并不是基金投资宏达公司这个决策,而是和宏达相伴相生的一个状况——长期停牌,这才是整个事件中真正让人担心的地方。
长期停牌争夺眼球
回头看,宏达股份在有色股中的跌幅并不算特别巨大,之所以夺人眼球,其实是跌的急了一些的关系。
有些人把宏达股份在资产重组方面的落空解释为宏达下跌的主要理由,但是,市场难道没有发现,在和宏达争夺金鼎锌业股权中胜利的驰宏锌锗的跌幅其实和宏达相若。而中金黄金、锡业股份等有色股的跌幅更是大于宏达。
再回过头来看,除去有色行业,诸如地产、证券、甚至航运、航空等强周期的行业均在宏达停牌期间有过平均一半的最大跌幅。整个市场在期间都出现了30%左右的系统性暴跌。区别是在究竟是3—6个月中不断震荡下跌的,还是如宏达这样在一周中完成。
因此,与其说,宏达因为某个公告信息出现了连续跳水,不如说,宏达是因为停牌太久而出现了短期内强烈的补跌需要。
判断出错不会“致命”
当然,是否应该在当时这个位置购买或者持有宏达股份,其实是个专业问题,我们作为投资的外行不宜多予置评。
但是,从长期来看,哪怕是很严谨的价值投资恐怕也很难避免判断出错的可能。一个再有经验的投资者,恐怕也只能尽量降低错误的概率,而无法避免完全不出错。这个应该是客观事实。
因此,对于基金这样的投资者来说,必要的做法是保持投资组合的分散和均衡,通过组合投资来降低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比如业绩风险、基本面的意外等等)
在宏达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基金持有超过5%比例的该股(根据目前为止的公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基金并没有过分重仓宏达股份,因此,也并没有受到太沉重的打击。这正是和当年银广夏事件的区别(当时持有银广夏的两个基金是几乎顶着上限持有)。
流动性管理值得担忧
值得基金管理人注意的是,在本次宏达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因为长期停牌而导致的基金流动性风险。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情景,如果本次事件的主角不是宏达,而是某个深受基金青睐的消费品股,一个被很多基金以为8%—10%高比例持有的上市公司。如果它也经历了一次6个月的停牌,而同期市场出现了同样的大幅下跌的话,(或者基金有大额赎回的话),那么可以想象这个股票的占基金组合的比例可能大大高于10%,甚至达到15%—20%。
而如果恰巧期间市场对该停牌股有下跌预期的话,那么由赎回套利引发的大幅度赎回风潮,可能进一步拉高基金持有该股票的比例,甚至导致该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出现大问题,甚至引发同公司旗下基金的连锁反应。
这个情景才是真正危险的,到时候,基金可能必须要在暂停赎回或者流动性困难之间作出艰难选择。这是基金真正难以承受的份量,也是宏达带给我们的宝贵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