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令以煤为基础的替代能源——二甲醚在中国大放异彩(见本报5月10日报道),但相关标准的缺失却给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蒙上阴影。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化工中心副主任、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申同贺近日透露,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国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上海市地方标准则有望年底推出。
申同贺是在中国化工网主办的首届“国际甲醇—二甲醚/LPG产业链市场峰会”上透露上述讯息的。他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以煤为基础的醇醚燃料在中国已有了生存的基础和迅速发展的空间,二甲醚充入柴油和液化气就是目前对中国短缺石油产品的替代行为。“这些行为应该得到相关技术与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协助企业制定相关标准,哪怕是暂行的也好。但现实是,标准缺失,相关检验环节缺乏,关键指标难以保证,燃油事故频频发生,地方政府也不断发文制止在柴油、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
据他介绍,对于二甲醚,国内此前只发布过两个行业标准:一是2007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二甲醚行业产品标准;二是2007年8月21日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燃气用户二甲醚标准》,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
“这只是行业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还远远不够。”据申同贺透露,目前,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国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标准编制组正在起草的国家标准命名为“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混合气”,由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混合,二甲醚比重小于等于20%,不设下限。“与此同时,二甲醚在车用领域的应用也亟须相应标准来规范。目前正在制定上海市的地方标准,预计在2008年年底推出,其他地区可借鉴。此外,大量有关二甲醚车用、民用的配套标准及管理条例等工作尚待完善,业内预期在2008年完成各种准备工作,2010年前加大示范力度,‘十二五’期间有望迅速发展。”申同贺透露说。
在他看来,二甲醚应根据应用领域与用途设立相关产品标准,如车用、燃料用、医用、抛射剂用等,用以规范相关的产品质量。同时,还应设立二甲醚的生产与储运管理标准,包括原料、加工、生产、包装、贮存、运输与其他燃料混配等过程的相关管理规范。此外,制定二甲醚燃料使用的管理规范、安全环保标准与规范等,如“二甲醚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等。
近年来,以大规模煤基甲醇为原料的二甲醚项目在中国持续推进,如中石化、中煤集团等四家企业合资成立的中天合创公司正在筹建年产300万吨二甲醚的大型生产装置;新奥则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建年产百万吨级的二甲醚装置;上海华谊集团、兰花科创、天茂集团、泸天化等也在直接或间接运作二甲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