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5: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财经新闻
  • 8:广告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观点评论
  • A6: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7:上证研究院
  • A8:广告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5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特别报道
    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胀
    周延礼:银行投资险企不久将有实际动作
    项俊波农行股改
    杨超 海外投资是国寿既定目标
    姜建清集中投资美债现状
    张育军:完善大宗交易平台 实现散户市场向机构市场转变
    宋丽萍:深化中小企业服务
    促进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
    吴定富:更多保险创新将在上海先行先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胀
    2008年05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燕
      央行行长周小川10日在出席“2008陆家嘴论坛”作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更加关心通胀情况 本报记者 史丽 摄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应对次贷危机要有相当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在次贷危机发生后,有些国家出现流动性紧缩。但在周小川看来,这种“流动性短缺”是表象还是本质,需要探讨。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信任程度的降低,导致一方面有了流动性的囤积,另外一方面市场上又出现流动性短缺。

      ⊙本报记者 苗燕

      

      央行行长周小川10日在出席“2008陆家嘴论坛”作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更加关心通胀情况。而对于采取何种调控工具,此前周小川曾表示说各种工具都有使用的空间,央行会择机进行选择。他同时指出,货币政策诸多政策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需要有所平衡、有所取舍。此外,他还回应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论坛开幕发言中提及的“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问题,并指出其根源在于维持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各国货币政策目标重点不尽一致

      尽管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不尽一致,但中国的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无疑是反通货膨胀。周小川在发言中指出,从去年以来,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也包括一部分发达国家在内,通货膨胀的压力都在上升,而且这种势头似乎来势凶猛,特别是伴随着初级产品市场价格高企。为此,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更加关心的问题是反通货膨胀。而与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同的是,美、英等国目前主要是通过货币财政政策的配合,来迅速地制止财政赤字的蔓延、经济恐慌的发生,以及经济可能发生的衰退。

      

      中国货币政策可进行结构取舍

      周小川指出,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金融机构的健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所有这些目标并不是都能一致起来的。“谁都希望有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但是实际上没有。最后就是取舍,哪个好取哪个。”周小川指出,在货币政策诸多政策目标之间,需要有所平衡、有所取舍。

      中国的货币政策当前所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要鼓励增加供给,特别是农产品供给;一方面要控制过度的需求,因为过度的需求对消费物价指数有影响。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扩大消费需求,而另外一方面防止物价上涨又要控制过度的需求。此外,在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上,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与国际收支不平衡出现双顺差并存。但如果减顺差,就意味着要减少过度的储蓄率,因此处理减顺差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最后也等价于要适当降低总储蓄在GDP中的比重。

      “解决矛盾的办法,一种是通过结构的办法取舍,一种是在目标上做出取舍。”周小川说。他进而表示,在结构上做出取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种结构取舍的目标是“实现鼓励消费的增长,降低家庭的储蓄率,与此同时,增加的这一部分消费需求又没有过多压在食品方面”。如果增加的消费大部分都压在食品方面,对目前的高消费物价指数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维护金融机构健康

      是金融稳定首要任务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再次让监管机构意识到,要尽可能保持金融机构的健康,这也成为金融稳定的首要任务。

      周小川说,如果金融机构不健康,一些最脆弱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就会先出现问题,而他们出现问题会继续拖累其他金融机构。“解决危机有很多临时性措施,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保持金融机构的健康。”周小川强调要不断加强监管。

      对于应对危机,周小川则提出了“要有非常强大的判断危机的能力,要有相当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稳定的应急机制”。特别针对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应对措施,周小川说,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要有高度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选择。过于教条的、教科书式的做法恐怕到现在不一定能够适应形势。在次贷危机发生后,有些国家出现流动性紧缩。但在周小川看来,这种“流动性短缺”是表象还是本质,需要探讨,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信任程度的降低,导致一方面有了流动性的囤积,另外一方面市场上又出现流动性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