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环球财讯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特别报道
  • B5:产业公司1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CPI结构变化要求严格执行“两防”政策
    美元已成一种国际势力
    A股当加倍小心
    制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需多管齐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大主攻方向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
    升值之旅已走到尽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CPI结构变化要求严格执行“两防”政策
    2008年05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魏也
      目前,加大通胀压力的动力正在从食品类价格向非食品类价格转移,并且这种转移速度正在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理思路,以更严厉的措施,促使地方政府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双防”政策,通过缩减落后的、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抑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减少其对水、电、煤等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弱推动CPI上涨的动力。

      ⊙魏也

      

      5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为8.1%,连续第4个月创3年来新高。4月份PPI保持快速上升主要体现在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食品类工业的出厂价格上,分别上涨了27.2%、10.4%、11.9%。这显示我国工业品价格仍在加速上涨,未来消费物价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数据,4月份,CPI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食品价格上涨22.1%,非食品价格上涨1.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3月份微涨0.1%;食品价格下降0.1%,其中鲜菜下降9.2%,鲜蛋下降0.5%。

      在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的情况下,4月份的CPI涨速超过3月份,给人们带来的一个直观感受是,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速度正在加快。相关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剔除食品价格因素的核心CPI升幅,已从今年1月的1.6%扩大到了3月份的2.2%。另外一个数据也可以验证这一点:4月份CPI城市上涨8.1%,而农村上涨9.3%,农村CPI涨幅比城市高出1.2%,而在农村居民的消费当中,食品类价格的涨幅基本上是低于城市的。比如,有不少农村地方仍然是自己压榨食用油。唯一的解释是,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正在加快,这是由非食品类商品的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导致的。

      除此之外,从PPI数据中也可以看出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压力。4月份PPI保持快速上升主要体现在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食品类工业的出厂价格上,分别上涨了27.2%、10.4%、11.9%,基本上延续了3月份的情况。相比之下,食品类工业的出厂价格涨速正在减弱,而采掘工业、原料工业仍呈现加速势头。

      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的传导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向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传导已经比较充分。二是原材料向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目前这个传导途径并不顺利。由于石油、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属于政府定价范畴,尽管PPI持续走高,上游企业向消费环节转嫁得尚不充分。

      也就是说,目前的CPI涨幅虽然已经位居高位,但是,仍然是政策抑制下的结果,倘若油价、电价、水价调高,CPI的压力可能更大。通常,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会抬升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4个百分点,会拉低国内生产总值0.8个百分点。而电力是现代企业之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提价,所有工业、产业成本都会上涨。而根据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的请求,每度电要提高2角以上。

      很显然,通胀压力有加大的趋势,而加大通胀压力的动力正在从食品类价格向非食品类价格转移,并且这种转移速度正在加快。相应的,今后的抑制通胀政策,也应考虑这一变化。如果说,食品类价格涨速的趋缓,是我国加大粮食的调配,平衡生产、消费关系,以及加大生猪、蔬菜、食用油等供应的结果,那么,面对影响通胀因素的推动力的变化,我们也应该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对策。

      在现阶段,仍需严格执行“双防”政策,尤其要防止相关行业产能的扩张。工业原材料价格为什么涨速如此之快?主要在于一些行业的产能仍处于扩张状态。以钢铁制造业为例,伴随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钢铁产量“扶摇直上”:2003年突破2亿吨,2005年突破3亿吨,2006年突破4亿吨。2007年1月至9月,全国粗钢产量就达到了3.63亿吨。据估计,2007年,我国钢铁总产量将达到全球钢铁总产量的1/3,超过日本、美国、俄罗斯和韩国等世界主要钢铁国家的粗钢产量总和。

      钢铁产能的急剧扩张使得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增大,而这种需求又不断刺激着国外的铁矿石供应商狮子大张口,年年抬高价格。而钢铁业在目前向下游的转嫁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使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压力迅速扩散,成为加大通胀压力的因素。而我国的钢铁产品基本走极端路线,技术含量较低,利润增长率远小于铁矿石供应商,相当于给国外铁矿石供应商打工,如果不控制钢铁制造业的产能,不仅意味着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地位难以改变,也意味着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并且,一旦产能过剩的状况恶化,将使我国钢铁业的发展陷于困境。

      中国的钢铁行业一直处于急速扩张的趋势。2005年7月20日,国家出台了《钢铁产业政策》,对产能扩张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例如,上新产能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扩大钢铁生产能力。但是,钢铁产能扩张的态势并没有得到遏制。地方政府出于对GDP增长速度的追求和自身政绩的考虑,很难真正缩减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建设,这是对钢铁制造业越控制而其产能越扩张的根本原因。

      通过钢铁业这只麻雀,不难发现推动我国CPI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非食品类价格涨速加快的情况下,必须重理思路,以更严厉的措施,促使地方政府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双防”政策,对钢铁、电力、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予以淘汰,通过缩减落后的、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抑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时,这种措施也将减少对水、电、煤等的消耗,可从源头上减弱推动CPI上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