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地产投资
    土地市场骤冷是先兆 楼市大调整有望深度探底
    双重标准
    土地市场冷了 房价也应该“冷一冷”
    楼市调整到位与否? 京沪深逾半受访者:彻底看空今年楼市
    ■投资风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双重标准
    2008年05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柯鹏
      ⊙柯鹏

      

      夷夏之防,不可不严。天朝大国某些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外对内亦常有不同的态度。

      近日看到一则有趣的调查,说2007年的东京房价是人均年收入的近10倍,东京人民遭遇高房价而苦不堪言。调查显示,2007年出售的东京公寓均价为居民人均年收入的9.85倍,比2006年调查的8.58倍大幅上升。2007年,东京都内的分期付款公寓均价为6122万日元(约402万人民币),比前一年上涨了13.3%。而同时,居民人均年收入却减少了1.4%,为621万日元(约41万人民币)——高涨的房价对于日本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唏嘘几声后不由想问,那些为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东京的日本劳动人民忧心忡忡的人们,是否也该看看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呢?上海、北京都号称要成为像东京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房价似乎也应加紧靠拢吧?事实上,这次我们已经超前,而且超得太远了。

      2007年,上海和北京的职工人均年收入大约都在2.5万元左右,众所周知,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公寓,上海内环和北京三环内的价格,至少也要250万元一套,那么,房价就是人均年收入的100倍!即便是按照地方政府的目前依旧七八千元单价的统计数据计算,一套三居室公寓的价格也在百万元左右,是居民人均年收入的40倍。数字说明的问题让人羞赧,亏得一些房地产界大腕、专家还不断叫嚣:中国楼市不存在泡沫,中国楼市稳定发展、理性回调,中国房价涨幅已经让人欣喜得“放缓”了。

      双重标准自古有之,中国人一度还当其作安慰自己的阿Q精神:世界乱糟糟,惟我这边独好。而“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总是别人的美”,民间语言也早有这般的概括。

      双重标准,并非一贯不好,我们也有不得不用的苦衷。有时为了“政治正确”:现在国人中的“文化人”特别崇洋,因为外国人有很多“歧视”,他们为了纠正白人“霸权”的原罪,不想引起“弱势族群”的反感,“圣诞”(Christmas)改称“冬节”(Winter Holiday),贫民区改称廉租房;有时又为了文化传统:法国人吃饱了,不会像美国人一样最后说一声“我满了”(I'm full),他们只说“很美味”(It's delicious),就是一样的意思;但是有时,双重标准也会完全沦为一些个人私利的权谋:喜欢的、好用的、有利的,就要和世界接轨乃至师夷长技,不足的、回避的、厌恶的,就拿着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来统统筛选掉。

      这掩耳盗铃的双重标准,成了一些地方官员和既得利益者的杀手锏,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人的麻醉剂,成了阻碍楼市理性发展的最大路障,如此看来,也就必然成了我们一定要击倒的拦路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