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防,不可不严。天朝大国某些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外对内亦常有不同的态度。
近日看到一则有趣的调查,说2007年的东京房价是人均年收入的近10倍,东京人民遭遇高房价而苦不堪言。调查显示,2007年出售的东京公寓均价为居民人均年收入的9.85倍,比2006年调查的8.58倍大幅上升。2007年,东京都内的分期付款公寓均价为6122万日元(约402万人民币),比前一年上涨了13.3%。而同时,居民人均年收入却减少了1.4%,为621万日元(约41万人民币)——高涨的房价对于日本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唏嘘几声后不由想问,那些为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东京的日本劳动人民忧心忡忡的人们,是否也该看看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呢?上海、北京都号称要成为像东京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房价似乎也应加紧靠拢吧?事实上,这次我们已经超前,而且超得太远了。
2007年,上海和北京的职工人均年收入大约都在2.5万元左右,众所周知,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公寓,上海内环和北京三环内的价格,至少也要250万元一套,那么,房价就是人均年收入的100倍!即便是按照地方政府的目前依旧七八千元单价的统计数据计算,一套三居室公寓的价格也在百万元左右,是居民人均年收入的40倍。数字说明的问题让人羞赧,亏得一些房地产界大腕、专家还不断叫嚣:中国楼市不存在泡沫,中国楼市稳定发展、理性回调,中国房价涨幅已经让人欣喜得“放缓”了。
双重标准自古有之,中国人一度还当其作安慰自己的阿Q精神:世界乱糟糟,惟我这边独好。而“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总是别人的美”,民间语言也早有这般的概括。
双重标准,并非一贯不好,我们也有不得不用的苦衷。有时为了“政治正确”:现在国人中的“文化人”特别崇洋,因为外国人有很多“歧视”,他们为了纠正白人“霸权”的原罪,不想引起“弱势族群”的反感,“圣诞”(Christmas)改称“冬节”(Winter Holiday),贫民区改称廉租房;有时又为了文化传统:法国人吃饱了,不会像美国人一样最后说一声“我满了”(I'm full),他们只说“很美味”(It's delicious),就是一样的意思;但是有时,双重标准也会完全沦为一些个人私利的权谋:喜欢的、好用的、有利的,就要和世界接轨乃至师夷长技,不足的、回避的、厌恶的,就拿着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来统统筛选掉。
这掩耳盗铃的双重标准,成了一些地方官员和既得利益者的杀手锏,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人的麻醉剂,成了阻碍楼市理性发展的最大路障,如此看来,也就必然成了我们一定要击倒的拦路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