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周来各成分指数的市场表现,中小板指数周累计涨幅3.96%的水平可谓一骑绝尘。相比其他纷纷步入调整期的成分指数来看,尽管市场再次遭遇CPI高企、四川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影响,但中小板成分指数随着成交量的持续放大,仍有一枝独秀之势。
如果探讨中小板走强的原因,也许可以归之于小盘股在市场上涨阶段会强于大盘股的表现。但如果就中小板市场本身的供求角度来看,本周6只新股相继发行,市场资金压力不可谓不小。在上周也谈到了,随着中小板规模的壮大,其与主板市场必然会有着同质化的发展趋势,受宏观经济形势、公司盈利等多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会加强。那么,影响当前主板市场的这些不利宏观数据也将逐步过渡到中小板市场中来。如此来看,在众多不利状况面前,推动中小板市场走强的因素,仍然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流动性。也就是说现有市场估值体系下,资金流动性最能够满足的是中小板市场。
首先来看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通过静态市盈率法测算,当前全部A股市场25.27倍PE、沪深300指数24.61倍PE、中小企业板46.07倍PE,虽然表面上看中小板市场估值明显较高,但如果从长期价值投资角度来看,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
毕竟对于价值投资,利率作为一项最朴素的收益衡量标准,有如地心引力般真实。对于长期投资价值来说,当前4.1819%的5年期国债收益率到数所对应的23.92倍PE,更符合当前全部A股和沪深300指数的合理估值区间,而中小板46.07倍PE所对应的估值水平,正好介于三月期和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的到数。
也就是说,从长期价值投资者角度来看,当前投资沪深300这类蓝筹类品种,仅相当于投资5年期国债的收益水平,而投资中小板市场,相当于投资三个月到一年的短期国债的收益水平,在一个普遍认为当前市场操作应该坚持波段运作,短线思路的市场氛围下,投资蓝筹股的吸引力不足,场内资金选择中小板市场,对于其较高的估值有恃无恐,也是有着内在的原因的。
其次,既然投资者蓝筹股对于价值投资者不构成过高的吸引力,那么从当前市场的日成交水平来看,恰恰最能够满足中小板市场的运作,加之近期四川汶州地震使得场内的灾后重建概念类品种趋于活跃,而中小板市场医药类和一些基建类上市公司众多,分别占有中小板总市值的8.52%和4.44%,这也使得诸如紫鑫药业、双鹭药业、华邦制药、鱼跃医疗等医药概念股的崛起,对于整个中小板指走势贡献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