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价值报告
  • 3:公司巡礼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要闻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特别报道
  • A4:特别报道
  • A5:基金
  • A6:金融机构
  • A7: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证券期货业踊跃为地震灾区捐款
    央行呼吁进一步扩大内需
    方大炭素:亚洲炭素大王携“现金牛”图谋世界三强
    关注汶川大地震
    李从军任新华社社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方大炭素:亚洲炭素大王携“现金牛”图谋世界三强
    2008年05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仅用一年多时间,方大炭素就从*ST变身为亚洲炭素大王,盈利能力突破亿元,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射出管理变革的力量。

      方大炭素前身是*ST海龙,由于连续两年亏损,2006年底公司濒临退市。面对这样一家上市公司,辽宁方大于2006年9月通过司法拍卖获得了公司51.62%的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并更名方大炭素。此时的方大炭素资金极为紧张,难以保证正常生产,辽宁方大果断进行财务支持,为方大炭素提供大笔原料采购资金,雪中送炭。接着,方大炭素两步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收购大股东辽宁方大持有的抚顺炭素65.54%股权、合肥炭素52.11%股权、蓉光炭素35.39%股权,四家炭素企业整合后,方大炭素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一跃成为国内行业第一;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范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方大炭素无论从产能还是市场占有率角度,都是国内行业龙头,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近期,结合炭素行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率较低,现金需求强的实际情况,公司计划通过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名下的优质资产莱河矿业,获得良好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更好地推动主业发展。公司即将进行的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拟投入到高炉炭砖、特种石墨两大高端产品项目上,以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高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这一目标实现后,方大炭素将有望凭借产业升级跻身世界炭素行业前三强。

      管理巨变,效益聚变

      2007年,方大炭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74亿元增长了234%,净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848%,产业整合和管理提升的效果令人惊叹。

      推动管理巨变的背后,是一个兼备管理和技术的专业化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中汇集了炭素行业中的资深管理和技术人员。辽宁方大收购抚顺炭素后,凭借整合抚顺炭素的优异效果,纵深进入炭素行业,2006年年底收购上市公司*ST海龙后,将旗下炭素产业整合成亚洲最大的炭素企业。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可以助企业腾飞,但也可能因个人一时的误判而使企业损失惨重,公司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则是否决非理性决策的制度保障。公司在管理探索中,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基础,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实用的制度,使得管理优势淋漓发挥、技术优势尽显,计划任务总是得到圆满完成。

      制度、目标既定,抓管理就要看执行力。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奖励与处罚并行、执行不打折扣,是公司焕发生机的法宝之一。严格执行的效果显而易见,以抚顺炭素为例:2002年改制前,员工1884名,每年生产3860吨石墨电极;而现在职工仅有962人,却能生产3.5万吨石墨电极,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7倍。

      组织结构扁平化,待遇向一线倾斜,抓生产、促销售、保回款。公司人员向一线沉淀,保生产,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系数仅为生产工人的70%。以抚顺炭素为例,改制前中层以上干部有70人,现只有15人。职工工资与产量、产能挂钩,及时奖励技术、工艺创新,职工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责任心增强,不断在技术改造、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上出主意,想办法。公司在扩大销售额的同时,要求100%回款,加强了销售部门对销售对象的选择,减少了坏账损失。

      方大炭素的成本控制力十分突出,砍掉了原国有企业遗留的采购、销售的繁多中间环节,采取直销和统购,效果十分理想。以前通过中间商销售,不仅管理混乱、终端客户不稳定,而且导致利润流失。公司全面引入直销后,对利润影响显著。公司集中采购,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尤其在大宗产品采购时,可以确保原材料和重要物资的供应。

      方大炭素在产能扩张上极具挖潜能力。在2006年产能同比增长20%的基础上, 2008年联合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三家的产能,总产能将达到18万吨,同比增长260%。产能的成功扩张源于两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各工序产能,通过技改、增加设备等消除工序中的产能瓶颈;二是积极组织外协生产,保证流程不间断,并外派技术人员把好外协产品质量关。

      要提高企业效益,产品结构调整很关键。高炉炭砖、超高功率电极的毛利率较其它电极的毛利率高。2007年,方大炭素的产品结构中,超高功率电极和新型炭砖产品的占比得到提高,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贡献不小。石墨电极是炭素行业主要产品,分5个品种:普通功率电极、高体密电极、高功率电极、准超高功率电极、超高功率电极,规格越大、功率越高,价格越贵。国内市场对超高功率电极的用量越来越大,供应却不大,2007年我国进口约1.5万吨,替代进口的空间很大。超高功率电极在发达国家是应用主流,国内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引进的国外电炉炼钢设备就使用超高功率电极。

      目前国内核电发展前景看好,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将非常乐观。当前国际上正在开发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该技术大量应用核石墨,即特种石墨的一种。据了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一个中等模块需要的核石墨以千吨计,价值亿元以上。由于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性最高、建造周期短、发电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国家正在推广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核电技术,核石墨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由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自主设计并建设的10兆瓦高温气冷堆于2003年建成后成功并网发电。方大炭素是国内唯一提供堆芯石墨构件的厂家。方大炭素本次定向增发将投巨资6.56亿元,打造核石墨生产线,力争在这一行业制高点上占据一席之地,跻身世界级炭素强企行列。

      装备优势国内领先

      方大炭素的装备水平居国内首位。企业效益要增加,管理技术是保障,装备是基础。公司主要工序引进了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制造的加工线和组合机床、成型设备以及新型内燃式隧道窑、高压浸渍系统等关键设备,尤其是国内唯一一台4000吨压机就在方大炭素。在石墨化炉方面,公司拥有国内最大型的直流石墨化炉及先进水平的内串石墨化炉。公司整体装备水平不仅在国内领先,而且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国内高端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能够生产超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炉炭砖等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技术优势明显,部分国内独有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大型高炉整体配套能力的高炉炭砖生产企业之一,超微孔炭砖、高导热炭砖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在国内最早研究试制特种石墨制品,承担国家核工业和宇航工业特种石墨重点试验生产任务,先后为两座原子能反应堆提供了全套核石墨,并为导弹等军工、航天产品提供石墨舵等特种石墨制品,公司还为神舟飞船提供了喉衬。目前,公司在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和储备后,(下转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