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公布了4月份的CPI、PPI及企业商品价格数据,这三个数据均位于此前市场预期的上限区域,其中PPI同比上涨8.1%,涨幅比上月高出0.1个百分点,再创2004年12月以来的新高;CPI同比涨幅达8.5%,涨幅比上月高出0.2个百分点,环比也上涨了0.1%;企业商品价格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0.3%,涨幅创近十年来的新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价呈加速上涨态势,下一阶段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宏观调控将继续保持从紧的基调。
1、食品仍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力量。4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2.1%,对当月CPI涨幅的贡献率达86.6%,尤其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7.9%(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8.3%)、油脂价格上涨46.6%、水产品价格上涨16.1%、鲜菜价格上涨13.6%等,涨幅较大。另外,4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7.4%,涨幅明显加快。在PPI中,4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9%;在企业商品价格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9%,也是主导因素之一。
2、物价上涨有扩散之势,能源、原材料已成为新涨价因素。在CPI构成中,除了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居高不下之外,4月份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的价格涨幅亦在上升,尤其是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9.8%,表明服务类价格涨势强劲,非食品价格可能成为今后推动CPI上涨的新生力量。
PPI的表现更为明显,4月份PPI同比上涨8.1%,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显示上游能源、原材料已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如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9%等。
在企业商品价格中,矿产品同比上涨22.1%(其中铁矿石价格同比上升38.2%);煤油电价格同比上涨17.2%(其中煤炭价格同比上升32.1%、原油价格同比上升44.5%、成品油价格同比上升10.9%。);钢材价格同比上升37.3%;化肥同比上升20.3%。
下一阶段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在全球通胀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际石油、粮食、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攀升,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日益加大。目前我国主要是采取价格管制和财政补贴的办法来缓解通胀压力,严格控制粮食、石油、水电气等基础产品和公用服务价格。政府的限价调控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居民通胀预期,为增加供给赢得时间,但也扭曲了市场价格体系,导致上下游工业品价格严重倒挂,如PPI中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9%,而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只分别上涨了10.8%、10.2%和11.7%,致使炼油行业出现整体亏损,电力行业也是如此。由于价格管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故难以持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油价涨势未止,煤炭、铁矿石等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继续高位攀升,预计下几个月PPI将续创新高。最近几年,我国PPI与CPI的联动性越来越强,PPI向CPI的传导过程逐渐缩短,如果未来PPI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加上国际“粮荒”有蔓延之势,我国粮食和农产品存在较大的补涨要求,将对CPI造成较大的上涨压力。
由于去年下半年的CPI同比基数较高,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下半年的CPI涨幅将趋于回落,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实际上,近期新涨价因素较多,将推动CPI继续高位运行,难以大幅回落,预计全年CPI将上涨7%左右,明显高于年初政府设定的调控目标4.8%。
要将反通胀列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由于本轮物价上涨是多重因素汇聚叠加的结果,防治通胀形势日益复杂。因此,物价涨幅偏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价格走势,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胀预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4月份 CPI数据披露后的当天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即宣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6.5%,这是央行今年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紧缩意图非常明显。
控制物价上涨要从增加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两方面同时入手,如协调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切实增加有效供给;适时加息,提高资金使用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合理需求;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稳定通胀预期;进行“窗口指导”,控制信贷规模,压缩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助于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等,当务之急是尽快停征利息所得税,缓解负利率状况。
(作者单位:宏源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