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此时维护经济正常运行、维护股市稳定也是对灾区的重大支持。虽然地震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应该说此次天灾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区域性的,局部性的和短暂性的,并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走势和方向,股市的中长期向好趋势也不会变。
从宏观面看,虽然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水稻和猪肉主产区,地震带来的影响有可能使通胀压力有所增加;另外,随着重建工作的展开,固定资产投资也可能进一步增长。
从微观层面分析,四川相关公司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会因地震停产,即使今后恢复生产期间都会遭受一定的损失,08年的业绩会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些上市公司及非上市经济的总量对于全国的总体经济量来说比例很小。
从心理层面分析,股市前期下跌幅度已经非常巨大,但沪综指3000点附近的印花税调整以及相关规范“大小非”解禁政策的推出,稳定了岌岌可危的投资信心。大地震虽然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全国人民此时却异常的团结,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局观。对经济的信心同样也包含着股市的信心,有了这种精神,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从技术层面分析,5月12日至今股市并未出现大的震荡,以横盘整理态势为主。这种走势现象正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投资信心等诸多因素的表现方式。所以投资者绝没有必要过度担忧地震突发性自然因素给股市带来长期的影响。
比较之策:海外突发性灾害对股市的影响
曾有人预测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股市跌势,对比了日本阪神大地震、台湾地区“9·21”大地震,这种对比过于狭隘。首先,日本阪神地震期间正是日本经济大衰退之时,其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致命病症,在地震之前的日本银行地产股已经大幅下跌,而地震更是吹垮了投资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台湾地区“9·21”大地震后则股市受影响轻微,台湾地区经济体属于产业型经济体,当时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上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大地震只是短暂影响了台湾地区股市,影响过后台湾地区股市就重新维持震荡盘整格局。从日本及台湾地区股市两者的不同表现可以获知,经济背景不同,经济周期不同,灾害的影响也会不同。所以不能把不同背景下的灾害影响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应对之策:在于坚持价值投资的信念
价值投资理念是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观点是,股市中的涨跌是很正常的,即使在长期的大牛市行情中,“奔牛”跌入“泥坑”也是屡见不鲜的。股市总会很快地从疑似大崩盘中恢复过来,不必为了暂时的涨跌而频繁进出。
1987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2天时间股指就跌去35%,可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在持续增长,银行也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总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在美国股市1996年春天、1997年夏天、1998年夏天、1999年秋天,连续4年每年的主要股指都下跌10%以上。尤其1998年8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4.5%。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股指跌幅排名第二位的月份,可是同样不必有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因为事实上,仅仅9个月之后,标准普尔500指数就在此止跌反弹,涨幅后来超过50%。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只要你不把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结婚费用以及其他必需开支,全部用来购买股票和基金,你就不必在股市大跌时被迫卖掉股票和基金,以支付必要开支,这样,你就可以做一个长期持股者了。对于长期持股者来说,时间总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此外,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对股市波动会有很大影响,但投资者也不必惊慌失措。从历史上看,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会导致股市关门。彼得林奇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投资者面对重大事件惊慌失措,只会导致错误判断、错误决策。股市从中长期来看总是循着自己的轨道在运行,这个轨道就是经济基本面。
理性之策:境内股市的估值轨迹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最大的考验是通胀数据高企,股指在通胀数据回落之前再创新高概率不高,只有当通胀压力势头得到遏制之后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递增,目前股市估值状况下还有着足够的上涨动力,未来股指再创新高则是完全可以期盼的。
此外,在境内股指已腰斩并创下全球股市短期跌幅之最后再大幅看空则更不可取。首先,虽然中国经济CPI数据高企,但是GDP增速仍然远超过CPI涨幅,而同期美国和俄罗斯则是CPI涨幅远超过GDP增速,因此借通胀数据为由一味“唱空股市”其实已经难以自圆其说。其次,目前境内股市的估值仍然具备相对优势,如果将境内股市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蓝筹股与美股道指成分股通用汽车、花旗集团等蓝筹股做逐一比较,投资者可以发现上证50的竞争力其实并不逊于道指30的投资价值。因此下一阶段股指平稳向上并最终维持在蓝筹股平均市盈率25-30倍箱体间波动的概率仍然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