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地震理赔高峰未到 保险业集体应对大考
    专家:从紧政策基调不变 局部地区或“宽松”
    ■专家开出金融系统“震痛”药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从紧政策基调不变 局部地区或“宽松”
    2008年05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贝贝 谢晓冬
      5月19日,一位理县居民在临时搭起的帐篷中存款。当日,中国农业银行理县支行设置的一个帐篷银行在理县县城开始对外营业。新华社图
      灾区“大小银行”受损程度不一

      ⊙本报记者 石贝贝 谢晓冬

      

      对于本次汶川大地震给宏观经济、金融行业等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下一步调控政策的方向,美林、花旗、高盛等多位经济学家表示,由于四川经济总量占比较小,而且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偏远山区,因此本次地震短期内对于中国GDP增速影响有限。然而,由于交通、农业等遭受破坏,食品价格等将继续面临上涨压力。本次地震灾害后,受灾地区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受影响较小,而城商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受影响则较大。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依然是通胀压力,央行等监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将仍坚持从紧的政策基调,但对于灾区局部区域则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调控政策。

      

      大小银行受损程度不一

      美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考CPI指数、工业生产和出口等指标,我们认为,本次地震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

      对于通胀压力上行风险,陆挺指出,地震灾区会出现部分物资紧缺、消耗增加、交通中断或优先考虑救灾交通等情况,但是目前中央已经通过控制灾区物价、增加供给等措施来平抑物价。

      高盛经济学家梁红认为,由于四川在农业生产方面地位相对重要而且交通运输系统遭到破坏,食品通胀可能会继续面临压力,但如果货币政策能够保持紧缩立场,通胀压力应该是短暂的。

      在银行等灾区金融机构所受影响方面,“大小银行”可能受损程度不同。陆挺认为,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某一区域部分分支网点的受损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银行的资产质量、信贷结构等,因此影响并不会很大。对于灾区一些地方性银行而言,上述影响可能会大一些。“银行位于灾区的营业网点、金库等自有资产会遭受损失,但是损失最大的还是银行债权方面,包括对个人、企业的贷款等。”陆挺说,“还需要对这些方面的损失进行进一步评估,目前还不能推算出具体亏损规模。”

      

      整体紧缩 局部“宽松”

      对于接下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向,受访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会坚持从紧的调控基调,但对于灾区会采取区域性的“宽松”政策立场。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处于两难困境。一方面,中国政府需要增加对灾区救援物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就需要放松信贷紧缩的政策。而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成本提升,它将面临更多通胀压力。

      对于灾后基础设施重建会加快固定投资增长,高盛梁红说,对四川省局部灾后重建投资的扶持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放松整体经济的调控政策。相反,由于通胀居高不下,宏观政策可能会维持紧缩立场。央行已明确表示通胀是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政府可能会维持货币政策的紧缩立场,如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银行放贷、允许人民币升值和年内两次加息等。

      陆挺认为,要从“全国”和“区域”两个方面来区分宏调政策。从全国角度而言,从紧的政策基调不会发生变化;然而,就受灾区域而言,需要有应急的、区域性的政策,比如已实施的暂缓提高绵阳等6市州的存款准备金率。接下来,政府还有可能对受灾地区提供一些特别贷款和资金扶持项目。

      沈明高说,对于受灾地区、一些有针对性的客户等执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差别对待,从目前来看具备可操作性。比如,增加政府在受灾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前进行一些计划中工程建设等。还可以考虑对于灾区特别贷款的额度、利率优惠、贴息等方面都不受从紧政策约束。

      “从银行的角度而言,则关键要提高意识。比如雪灾之后我们就曾讨论建立巨灾保险机制。地震之后,我认为可以多渠道进行防范银行风险,比如对于银行贷款进行保险、银行自身加强风险管理等。”沈明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