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市场的大发展则是近三、五年的事情。随着各类机构债券业务的迅速发展,风险管理正日益成为各机构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风险属性看,人民币债券投资交易主要面对的风险有市场风险(目前主要指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等。随着各大中型机构内部利率风险模型的建立,以及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中债收益率曲线的推出,市场中各类机构,不论大小,理论上已经初步具备对债券组合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随着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评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场分析机构对信用产品分析的深化,初步建立债权组合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能够有所实现;债券的流动性风险相对难以把握,但大型机构通常是买入并持有很长时间,中小机构则投机性债券总盘子不大,债券流动性风险相对可控;法律合规风险在专业法律人士的支援下,也相对可控。只有操作风险的防范,主要依赖制度与流程的完善,但笔者认为,在机构内部IT系统大幅度升级完善前,操作风险管理难度理论上应大于其它风险管理的难度。
目前的银行间市场交易流程,是交易机构在拆借中心系统进行前台交易,并负责在国债公司系统进行后台清算,且清算资金划付需要通过支付结算系统另外进行。也就是说,交易机构从交易指令发出到最终资金划付,其内部需要一系列的流程安排,以防范在前台指令成交、前台后台成交单传递和后台清算等三个环节的操作风险。如果这一系列流程全部由手工完成,则在连续的流程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同时,由于国内机构普遍交易员数量不多,且相当多机构没有交易助理一类岗位的设置,交易员既要考虑如何进行交易,又要考虑如何防范全流程的操作风险,经常还要帮对手方催促后台进行清算划付,交易员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对交易和清算的操作风险控制难度也相对加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是机构内部IT系统的建设。通过IT系统与前台交易、后台清算系统的数据接口对接,在中台、后台人员实时监控下,由IT系统自动完成业务流程的衔接,从而最大限度控制操作风险,使机构得以专注于资产运营和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进行管理。可以说,对于国内机构而言,要取得业务的快速发展,IT系统建设必须排在日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