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川汶川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部分银行业机构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的一个星期里,四川银监局启动应急预案,由省局机关组织成立五个支援小组奔赴灾区。至5月19日晚间,全省92.35%的金融机构网点已恢复正常营业。
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四川、陕西、重庆、甘肃、云南等省市作为重灾区,启动实施恢复金融服务的特殊政策。
5月20日,本报记者致电上述五省市银监部门,获知各地方局正积极部署抗震救灾、恢复金融服务的相关工作。震中所在地四川省,更是提前进入了防止余震和次生灾害造成进一步人员财产损失的时刻准备阶段。
记者从四川银监局获悉,为协助重灾区银监分局和银行机构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该局于5月17日紧急召开局长办公会,决定省局机关组成五个支援小组奔赴灾区。5月19日相关负责人已全部到位。
党委班子除了进行上情下达,收集重灾区灾情变化、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向省局报告,还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处置银行机构抗震救灾过程中的重大突发事件,督促辖内银行机构逐步恢复受损机构的各项业务,确保灾区金融服务。
辖内各银行业机构一方面逐步恢复网点营业、发放抗震救灾贷款,另一方面也加强进行灾情和金融需求调查、踊跃捐款捐物。
据悉,四川省农发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省农村信用联社等均成立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供紧急服务、救灾贷款,进行赈灾结算。在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工行开起了“帐篷银行”,成都市商业银行开起了“流动银行”,农村信用社也紧急修复了受损相对小的机构开门营业。
多数银行加大了专项贷款发放,支持受灾群众和企业生产自救。对受灾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在执行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至20%;对受灾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企业,主动延长贷款期限,不加收逾期罚息,并按新的期限确定优惠利率。对受灾群众、单位急需的现金提取、汇兑、转账、挂失,特别是救灾款项及时划拨。
成都、南充等10个市(州)农村信用社先后开辟灾后贷款 “绿色通道”,发放灾后重建贷款近3亿元,用于灾区房屋、大棚、圈舍、道路、供水等设施的重建和维修以及方便面、担架等救灾急需物资的生产。
来自四川银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四川省银行机构新增122个网点恢复正常营业,正常营业网点11558个,占全省银行业机构网点的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