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监管层4月22日出台《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以来,大宗交易近一个月里的一改往常冷清局面,呈现交投明显增多、成交价格较低、同一股票和同一营业部频繁亮相等几大特点。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公开信息统计,自4月22日以来,两市A股一共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了74笔,而且几乎每天都有交易发生。其中沪市共成交42笔,深市成交32笔。与近一阶段交投活跃的热闹场面相比,此前大宗交易系统十分冷清,且以B股和债券交易居多。据统计,从2008年起至新规出台前的近4个月中,两市A股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仅成交了42笔,平均一个月成交11笔左右,与最近一个月74笔交易相差甚远。
可以说,大宗交易呈现出交易明显增多的局面。“在大宗交易系统里,虽然不是所有交易均为大小非解禁后的减持,但我们可以看得出,解禁新规推出后,有不少股东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了股份转让。”一位券商的经纪业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除了交投活跃的特点外,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通常都低于当日二级市场均价。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方式有效地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
以沪市为例,剔除4笔未完成股改的S股,4月22日以来成交的38笔交易中,有超过三成的交易,共12笔均以该股在当日二级市场的最低价成交;还有8笔交易更是以当日二级市场的跌停价格成交,分别为兴业银行的5笔交易、中铁二局的1笔交易和交大博通的2笔交易;另有1笔交易以当日收盘价成交。其余的大部分交易价格也均在当日均价之下,仅2笔以当日最高价成交。
曾经成功指导小非,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股份的恒泰证券某经纪业务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大小非通过这个平台减持,可以自己找下家、委托券商,或是通过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意向申报信息来寻找下家。因为多为协商交易,成家价通常低于二级市场的价格,使买卖双方的成本更低。
此外,近1个月来,部分股票和营业部在大宗交易系统频繁亮相。据记者统计,两市成交的74笔交易,总共涉及了32只品种,股票的集中度相当高。其中沪市成交的42笔交易,涉及21只股票,兴业银行频繁上榜,一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就成交了6笔交易,中铁二局和西水股份也分别成交了4笔。深市成交的32笔交易集中度更高,仅涉及了11只股票,出现次数最多的为广宇集团,一个月内成交多达14笔。业内人士指出,频繁出现某些品种的现象,很可能是一个或几个持有该股的小非,在限售股解禁后进行的分批减持,毕竟在新规出台前这样的想像极为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营业部也在近期的大宗交易系统多次亮相。以沪市为例,多达18笔交易的买卖双方,为同一个证券公司的同一个营业部。比如,中铁二局5月份成交的4笔交易,买卖双方均为金元证券上海长阳路营业部。 “这种情况通常是卖方自己找到了下家,或是券商帮忙找到下家的协商交易”,海通证券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有意思的是,还有7笔交易的卖出营业部,与所涉及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址、办公地址处在同一座城市,有的还在同一条街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