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的股市一路扬升,基金投资者仿佛坐上了开往春天的地铁,无限惬意分享着股市上涨的收益。2008年以来,股市春寒料峭,企图抄底的投资者不得不面临屡次套牢的风险,基民的个中滋味错综复杂。一边是静候上涨却恐再度套牢,一边是试图离场仍心犹不甘。长期投资的基金投资理念深陷困惑与挑战。基金投资者如何在震荡市中“自救”与“生存”?我们不妨返璞归真,探讨基金理财的知与行,在市场失衡中把握投资平衡。
在“短期”与“中长期”之间寻找平衡
希望追逐市场热点、快进快出、全身而退的投资者,最终往往与自身的投资目标背道而驰。毕竟,股市暴涨暴跌是暂时的,长周期的震荡与整理更加考验基民的耐心与技巧。
短期投资,稳健至上。对于普通投资者,做好长期理财规划远比短期理财容易的多。投资期限为20年的基金投资者面对期间的净值波动会更加坦然,因为这项投资暂时的得失不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但是,备战短期投资常常令投资者心怀忐忑,例如三年内希望购置一套房产或是两年内送子女入学。由于这笔资金的特殊用途,投资目标更应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应该是短期投资者的最好归宿。
追逐成长性,为中长期排兵布阵。理论上讲,5到10年的投资周期属于中期投资,而10年以上则属于长期投资,中长期投资者更加关注资产的长期增值。因此,为了规避短期市场的波动、并在长期坚守中获利,投资者需要将股票、债券和现金资产按照合适的比例构建。投资者可以参考的比重是,25%的债券或现金资产加上75%的股票资产,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可以将债券或现金类资产的比重上升为35%。
基金理财注重风险管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资者还需要在市场中实践,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金额、投资周期选择基金,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将组合分散进行到底。组合分散包括投资品种的分散和大类资产的分散。前者的意义是,假如你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资产会随着公司业绩的上升而增值;但如果公司即将破产清算,资产将面临大幅缩水的可能。所以,为了避免对单只股票的过分依赖,投资者可以在组合中增加到4或5只股票。即使其中的某只出现大幅下跌,整个组合收益不会遭遇大幅下挫。基金投资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规避风险。传统的组合大类资产为股票、债券和现金。在股票仓位较高的组合中增加债券和现金的比重可以降低组合的风险;在重仓债券和现金的组合中增加股票的比重可以增强潜在的获利能力。对大多数的投资者,明智的做法就是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投资周期合理配置三类资产的比重。实现组合多样性,可以首先合理配置大类资产,然后投资品种中配置各基金的比重。需要关注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倾向债券型基金、小盘股基金、房地产基金,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价值或成长风格。即便如此,还是要适当分散投资,降低组合的风险。
定额定额投资降低成本。由于无法预测短期市场的走势,定额定额投资是投资者希望达到长期理财目标的制胜法宝。设想甲投资者和乙投资者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甲一次性投入12000元购买某基金,乙在同年分批购买该基金12次,每次的投资额为1000元。如果股市在这一年中表现低迷,乙投资者由于不断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基金,他的购买成本相对甲投资者似乎更便宜,无论未来市场表现如何,乙投资者都可以较好的抗跌性和涨幅取胜。
如果市场不断上涨,乙投资者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基金。所以,定期定额投资法的吸引力体现在市场下跌时。最重要的是,养成定期投资的习惯(例如养老计划)可以降低投资者对市场不断波动的敏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