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专版
  • 7:观点评论
  • 8:金融·证券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金融
  • A5: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6:上证研究院
  • A7:信息披露
  • A8:广 告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专版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5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1版:基金·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1版:基金·海外
    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涉足“对冲”与“私募股权”领域,这一号称另类的投资领域,似乎变得既不多元,亦不另类。它们与传统市场的联系日益增强——对冲基金已越来越不“对冲”了
    主权财富基金
    增加另类资产投资
    商品市场资金
    仅半数来自机构
    社保基金拟选聘
    境外投资管理人
    ■数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涉足“对冲”与“私募股权”领域,这一号称另类的投资领域,似乎变得既不多元,亦不另类。它们与传统市场的联系日益增强——对冲基金已越来越不“对冲”了
    2008年05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焰编译
      ⊙本报记者 郑焰编译

      

      号称多元的另类投资究竟如何多元且另类?这无疑是个悖论。

      耶鲁大学的David Swensen,管理着常青藤联盟的校产基金,被称作捐赠基金界的巴菲特。他针对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过去十年期,其平均年化收益率达18%。

      于是,其它大学基金和捐赠基金的管理人,以及日益增加的退休基金,正试图复制Mr Swensen 的道路。在这一国家公债年收益率仅为4%-5%,而股票市场近十年来的收益令人失望的年代,这些机构在对增加收益的追逐上,似乎已经不择手段了。

      据咨询公司Watson Wyatt 发布的一份关于退休基金的调查显示,这些基金都努力追求投资中的α值,就资产管理业而言,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号称追求“绝对收益”,而不论市况好坏。

      但是,假设每一个机构都把目光瞄向对冲基金。基金经理的平均收益并不能跑赢大市。除去成本后,他显然赚得更少。一个独立的退休基金或是捐赠基金在其追求高收益方面,或能取得某一程度的胜利,但是,因为对冲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成本高于普通产品——其管理年费常为2%,收益提成为20%,扣除这些之后,收益或许不能增加,反而减少了。

      对冲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或许会说,他们可以开拓新市场,并且不受传统资产管理市场波动的影响。但是,这一说法有效吗?私募股权公司投资的公司,仍然处于整个社会经济体中,正如普通的上市公司一样。而对冲基金界最常见的规则是“对冲”,即在做空的同时,做多。这一策略意味着最终收益将与股市发生联系。

      对冲基金界非常庞杂。有一些基金投资于类似高风险债券等领域,目前这类市场并不十分有效,额外收益是可行的。但事实上,目前对冲基金总量已经达1万多只,你可以想象,超预期的收益正被瓜分地越来越少。

      在这一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对冲基金们总是寻找新领域,并开发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产品。而这些新兴另类投资市场的问题是,那里可能不存在“阿尔法”,只存在“β”。从一个长期的角度看,资产与企业债券,产生的收益需要高于一些无风险产品,如国债。如果公司并不产生利润,资本主义就会陷入危机。但是,在一些过于另类的投资领域,长期收益可能为零,或至少低于无风险收益品种。

      另有观点认为,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将提供更少的风险——那些所谓的“绝对收益”基金往往在最好的年景中,提供了更低的收益,但是,这一结果难道是退休基金和捐赠基金所希望的吗?一般而言,他们已经投资了股票与资产,都具有流通性,因为追求长期更高的收益,而避开短期的波动。

      从理论上来说,管理人选择投资对冲基金而非国债,是为了追求更好的“风险/收益”平衡,同时承担了更具风险的投资组合。但是,法规的压力,令他们不得不增加债券的投资比重,对冲基金最终为其它资产让路。这一结果以更低的收益而告终,而这恰恰是这类基金最不想看到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风险/收益”平衡,是否在现实中真正可行。最近几天,对冲基金界的收益与股票市场越来越正相关。这或许是因为聪明的管理人驾驭了2003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

      但是另一个解释是,多样化理论有一个内置的诅咒。这一理论在多样化资产规模很小的时候会起作用,正如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处于上世纪90年代时那样。但是,当此类资产日益庞大,它们集中在一起像一类高危险的资产,当投资人充满自信时,会购买它们;对市场怀疑时,则会选择出售。

      尽管,对冲基金在2000年至2002年的熊市中,成为了市场避风港,但如今,已变得越来越不“对冲”了。据EDHEC,一家法国商学院统计,今年以来,“基金中的基金”平均净值损失达2.9%。号称多元化的另类投资正被证明,它们既不多元,也不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