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这几年来,中国证券行业在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进入2008年,怎样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亦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人们普遍预期,像股指期货、创业板、柜台交易、融资融券等业务,有望在2008年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特别是创业板,在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被提及。应该说,在经过了股改以后,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深化市场建设、完善市场结构、拓宽市场广度的基本条件。而在广大投资者看来,市场建设的推进,即能够增加控制风险的手段,也有助于扩大投资对象,并且进行杠杆操作,有利于活跃市场,吸引新的资金介入。在股市相对低迷的时候,其促进发展的作用将体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投资者普遍把加快市场建设作为利好消息。
不过,最近人们也注意到,由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出现,有人就提出,市场建设要放慢,特别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色彩很突出的业务,目前还不适合做。其理由无非是,现在市场最需要的是稳定,而市场建设的推进,必然会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这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说法也是有其道理的。任何一项市场建设,其效用都有双重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实施什么样的市场建设,都需要更加慎重。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慎重不等于故意延迟,更不等于主动放弃。原因很简单,市场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市场的发展,为了求得不出现新的问题而拒绝发展,这本身就是停止论的观点。再说了,中国证券市场运行到现在,其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是和市场建设滞后,配套措施不完整有关的。现在大家都说去年的蓝筹股泡沫很大,如果那个时候就有股指期货,投资者不但能够做多,还能够做空,那么情况是否会好一些,不至于发展到那么极端呢?同样的,现在不少投资者感叹好股票不少,但是资金不足,妨碍了对这些股票的价值发现。那么如果有了融资业务,这种局面也就有机会得到改善。显然,在这里,市场建设的推进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市场原有问题的解决,它是推动市场发展的积极力量。从长远来看,再结合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说市场建设的深入与完善,对于股市的稳定和发展将产生相应的积极作用。
当然,市场建设本身也是双面刃,新业务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增加了风险点。譬如股指期货,它本身是风险控制工具,但如果缺乏监管、相关制度制定得不完善,那么也可能带来市场过度投机、放大风险的问题。所以,有关方面对此采取谨慎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其目的是兴利避害,让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在这里,管理层坚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适时推出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决策。也因为这样,今年人们预期中的不少市场建设工作,现在还没有落实实施的“时间表”,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它与市场是否处于敏感期,不应该有什么特别的内在联系。
说到底,市场建设应该是一项常规的工作,需要有条不紊地推进。人们不应该赋予它过多的职能,同时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市场建设的推进与稳定市场对立起来。坚持条件成熟为前提,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这是市场建设应有的原则。若此,实际上也表明我们的市场在逐渐地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