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观点·评论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沪综指跌破两年线意味着什么?
    继续反抽
    1973年巴菲特“二次创业”
    股指震荡补缺 反弹动力犹存
    通胀压力大背景下发掘局部热点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973年巴菲特“二次创业”
    2008年05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中国经济经历了粗放式快速增长之后,将进入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有很多问题,比如前几年汇率低估积淀下来的输入性通胀,资产泡沫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在目前中国经济体演绎,更曾在美国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反复出现。很多人看到了短期的经济不利因素就很恐慌,甚至非常的悲观。而中国经济的潜力也许是很多人所不能预测的。中国的经济体发展过程也只有和美国这样的经济体的发展具有可比性。

      现在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和1973年美国经济面临的环境有点类似,虽然经济问题背后的成因不同,但很多的经济矛盾和问题相似。理查德·尼克松任职第一年(1969年)的岁末,美国经济再度出现衰退迹象。为扭转低迷的经济形势,华盛顿不得不大幅降低利率。结果,为寻求更高的短期收益,投资者纷纷把资金转往欧洲和其他地方,总额达到了200亿美元。到1971年5月,美国出现了长时期以来的第一次月度贸易逆差,并触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美元的恐慌性抛售,局势到了濒临绝望的程度。1973年2月12日,美国政府不得不再次宣布将美元贬值10%。1973年10月16日,欧佩克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决定将油价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5.11美元,涨幅高达令人惊愕的70%(到第二年中,这个数字一度达到接近12美元)。次日,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在历数“美国在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种种罪状”后,正式宣布停止向美国和荷兰出口石油(鹿特丹一直是欧洲主要的石油输入港口)。至此,震惊世界的史上第一次“石油危机”全面爆发。1973年底,一场因中东战争而起的石油危机在几个月内席卷了大半个地球。

      1969年,道琼斯指数冲破了1000点,按照市盈率计算,IBM当时是39倍、思乐是50倍、雅芳是56倍。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1975年至1976年是美国股市上值得纪念的时期,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上涨了60%。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这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经济发展没有结束,那么牛市也没有结束,所以短暂的下调给了投资者更多的机会。未来若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不就是正在经历着类似的过程吗?若干年后历史会证明,投资者站在股指3000点的位置就好似1973年巴菲特事业的新起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