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涂艳
近日,关于银监会自4月份以来对各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暗访“黑名单”已经出炉的消息不胫而走,而由于监管部门和各家银行对结果的一致缄默,市场上对暗访结果通报的情况只能暂时停留在继续猜测中。黑榜要揭,而暗访之后银行理财业务是否有所进展或许才是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焦点。
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接连出现“收益门”危机,除了多款产品出现了运作半年甚至一年又“轮回保本”的尴尬外,还有不少非保本类浮动收益类产品出现了巨亏。虽然早在2005年9月银监会就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但是在规范文件规范效果欠佳、实践中问题接踵而至之时,银监会办公厅又在今年4月紧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至此,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自查和暗访同时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现在不仅可以买的产品少,而且买产品都要到银行网点柜台去排队办理,还真是挺不方便的。”网上投资者的抱怨声接连不断。自从监察之风刮起后,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干脆撤柜“躲避风头”,一时间市场上特别是中资银行的柜面上几乎只能看到固定收益这类保守型产品。而不论在《指引》还是《通知》中,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出售产品时对客户的评估都有特别规范。“商业银行对理财客户进行的产品适合度评估应在营业网点当面进行,不得通过网络或电话等手段进行客户产品适合度评估。”“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规划、投资顾问、推介投资产品服务,应首先调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以及对相关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是否适合购买所推介的产品,并将有关评估意见告知客户,双方签字。”
据了解,各家银行通过网银和电话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比重差别很大,招商银行在网银理财产品的销售上就是排头兵。记者发现,招行的产品不论从产品说明书、产品信息披露还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方面都是比较完备的,所以5月底招行就成为全国第一家恢复网银销售渠道的银行。自此,包括招行、工行、光大和建行在内几家银行对网银渠道重新开闸。记者用招行“一卡通”登录个人网银大众版发现,目前可以通过网银购买到的产品有17个,其中10个是人民币产品。“我们行网上发售的产品风险级别都较低,主要是适合稳健型客户的信贷资产类产品,而浮动收益类特别是QDII产品都必须到网点购买。”招行一位财富中心理财经理表示,“一般网银销售产品结构都相对简单,常规发行的较多,所以并非所有产品适合网上销售的。”
从招商银行网银的销售程序来看,首先需要完成一个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评,而后银行会根据类别给出资产配置建议;当再次点击“购买”一栏时,客户需要做一个关于产品投资方向、收益和流动性等方面的“产品适合度测试”,如果未能达到要求,网页会弹出“您未达到该产品系列风险适合度评估,请选择其他风险适合产品或重新进行评估。”随着网银的逐渐恢复,客户测评和产品测评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业内某个金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网上整体测试的,有每个产品单独风险评估,也有先网银测试,然后再通过柜台测试最终确认的,更加普遍的就是全部业务均在网点办理。”
关于是否必须强制客户到柜台办理评估和购买产品的争论并没有因为某些银行重新开通了网银渠道而休止。
网上有投资者认为,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即使在网点完成也并不见得能起到多大作用,更加关键的是弄清楚某款产品的具体细节,例如投资方向、风险收益比、流动性等要素,另外,如果银行经理并没有真正给客户做出负责任的产品解释和风险揭示的话,即使面对面也不见得有效。
“网上银行这种销售渠道可以说很方便,我觉得应该倡导。但是面对面的风险测试对于某些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理财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标准的格式化合同,有些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对投资非常不了解的客户要理解格式化合同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把不容易看明白的合同风险给客户深入浅出的讲明白就显得异常重要。但是,因为我们行的网银客户以白领和高管居多,客户的文化程度都偏高,他们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和自身承受风险能力的理解力要高很多。”招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李彦睿表示。
监管部门这张“有形的手”的收放动作其实正反应了他们在风险控制和效率之间的权衡。“我认为销售渠道并不见得是问题的关键,在实践中不论投资者是否理解产品和风险,销售者都有向投资者告知的义务。是否接受就是买者责任自负的问题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霍文文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