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6月份将是货币政策面临压力的第一个月,主要是因为地震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首要一个敏感数据便是5月CPI数据,虽然目前有机构预测将在8%以内,央行加息可能性已非常小。然而笔者认为,地震造成的损失、灾后重建的投资需求对于资金和通货膨胀的压力逻辑上会从6月份才开始显现。再加上民众对此的预期,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5月份的数据,还要对未来的经济波动进行预测,从而提前预防,采取最为恰当的政策手段以及力度维护灾后的经济环境。
区域差异化将是调控的基调之一,这从5月份停止提高灾区存款准备金率中可以看出。在6月,我们依然认同不会加息的预测,但是是否还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要看央行对于整体经济形势的把握了。从目前来看,资金面相对以前有所紧张,同时6月依然是IPO频发阶段,甚至将有中国建筑等大盘IPO面市,这将会导致资金面的大幅收紧。因此,笔者预计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降低很多,而将主要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的方法进行资金调控,央票发行利率也会继续持平,保持基准利率的稳定。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笔者认为6月的债市恐仍难见起色,机构观望心态继续,交易户依然会运用央票进行流动性管理。然而,我们依然认为短融和中期票据会成为6月债市的一个交投亮点。
从5月下旬开始,企业信用产品又进入了频发阶段,6月初先后有中国医药、山东黄金、昊华集团等资质较好的短融和中铝等中期票据发行。凭借低风险、高收益率,这些票据成为机构争抢之物,这又使得短融目前上市就至少有30bp以上的溢价空间。而中期票据开闸以来,随着目前的市场接受度、流动性越来越好,溢价也从15bp抬高到20-25bp,而且发行企业也逐渐增多,未来也将成为信用产品的主力军。
因此,建议机构6月份仍以增仓优质企业的债券为重点,购买国债和金融债进行风险规避,资产池的配置尽量以3-5年久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