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审计署针对“土地储备贷款发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控制贷款风险。
⊙本报记者 于祥明
土地出让金成地方政府重要收入
根据审计署昨天发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审计调查结果》,北京等11个城市2004年至2006年共办理划拨用地31910.69公顷,出让用地86773.34公顷,合同出让金总金额3566.19亿元,征收出让金3510.35亿元。
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的一块重要收入。审计结果显示,11个城市3年度实现土地出让净收益2618.69亿元,平均占到同期一般预算收入的26%。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土地出让金的逐年递增,使一些地方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农业开发。
审计结果显示,11个城市3年度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108.24亿元,提取农业土地开发资金56.86亿元,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28.50亿元。
个别地方政府挪用出让金建楼堂馆所
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土地出让金应全额上缴地方“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而后将清算核拨出让业务费、前期开发费等费用后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缴入国库,由财政列入基金预算,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然而,审计发现,有2.46%的出让金未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71.18%的土地出让净收益未按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副司长翟挨才指出,出让金不纳入专户管理、土地出让净收益脱离预算管理,不仅影响政府预算完整性,同时由于这部分资金脱离了地方各级人大的监督,容易造成出让金体外循环、坐收坐支、截留、挪用等问题。
审计发现,地方政府违规使用出让金83.73亿元。其中,挪用于建楼堂馆所和弥补经费等52.33亿元,出借和对外投资等31.40亿元。
土地出让金违规“让利”开发商
从这次审计调查情况看,11个城市3年度土地出让金的按期征收比例达到了94.08%,但还是有部分本应收归政府的出让金未能做到应收尽收。
有9个城市违规减免、变相减免出让金47.88亿元,个别城市还为招商引资向企业“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10个城市用地单位拖欠出让金173.27亿元,有的国土部门还在用地单位欠缴出让金的情况下违规向其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
另外,有的地方政府以向开发商提供一定面积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请他们为其建设一些公共设施。审计发现,在这种所谓“以土地换项目”过程中,11个城市共用出让金直接抵顶项目工程款22.34亿元。
有关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变相减免出让金,甚至为拖欠出让金的用地单位违规发放土地使用证,造成开发商只用少量资金就取得了大片土地的控制权;而“以土地换项目”的出让土地价格往往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也等于“让利”给了开发商。
欠收挪用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51.17亿
从11个城市部分征地项目看,征地补偿安置资金大部分能够发放到位,多数城市采取了留地、就业、移民、入股分红等多种办法安置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有所改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但是,审计发现,仍有少数城市拖欠、出借征地补偿资金5.61亿元,欠收、挪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51.17亿元。另外,截至2007年9月底,尚有3个城市未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审计还发现11个城市“以租代征”农民集体土地1541.05公顷,用于建设高尔夫球场和别墅。
“‘以租代征’将影响到农民的长远利益和社会稳定。”翟挨才指出,农民出租土地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一旦企业破产或经营困难,农民的租金将没有保证,而已经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短期内无法恢复耕种,会给农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土地储备贷款发放使用中存两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署还指出,土地储备贷款发放和使用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有的土地储备贷款抵押物不实,有的土地储备机构贷款金额过大而还贷能力不足;二是土地储备贷款被挪作他用。一些城市的土地储备机构将主要以贷款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资金共142.36亿元用于股权投资、出借和市政设施建设等。
对此,审计署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控制贷款风险。即金融监管部门应参与确定土地储备机构的贷款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偿还能力和担保机构担保能力的审核,审慎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同时应加强对储备贷款的用途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