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起一直停牌的丽珠集团终于披露信息,拟出资不超过1.6亿港元通过深交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B股,回购价不超过16港元/股,停牌前丽珠B收盘价为12.36港元。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周四B股市场几乎被全线激活,外高B股轻松涨停,而复牌后的丽珠B股更是毫无悬念的直接封于涨停,引领两市B股强劲走高。作为日渐边缘化的市场,B股的处境一度极为尴尬,而此次丽珠集团回购其B股,无疑为B股市场的制度性变革开了先河,B股市场未来的发展动向值得关注。
制度性变革在酝酿中
我国B股市场的产生、发展是完全由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这就决定了B股市场在目前转型时期角色定位的模糊和各项制度缺陷存在的必然性。而2001年2月19日管理层发布有关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后,经过了短暂的热闹后,除了股东由海外投资者换位于内地投资者,剩下的就是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七年多来B股的后续政策及实质性措施一直呼之不出,使得目前的B股市场投资者无所适从。可以说,不明确的政策预期已成为困扰B股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B股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资,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达到既从国外筹集资金,又避免外资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证券市场造成冲击的目的。但是,随着H股、N股等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的步伐加快,加上B股市场流动性差、规模小,使内地企业通过它筹集外资的窗口功能受到很大制约,造成B股市场资金来源短缺,市场规模裹足不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超过1500家,而B股市场上市公司还停留在原来的109家,B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尚不足A股市场的8%,流通市值更小,不到A股市场的2%。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但事实上,中国的B股市场却基本上丧失了筹资功能,特别是在近几年,创造了新股发行为零的一项令人难堪的记录。
制度创新催生新机会
随着A股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作为资本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B股市场的出路再一次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之一。而在全流通的视角下,未来市场A、B股价格接轨乃大势所趋。对于已经失去融资功能的B股市场,将在逐步对外开放的格局下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B股市场的归宿,可能是A股和B股合并,或将B股改造成H股,或者是大股东回购等。值得关注的是,由于 A、B股合并、与H股市场并轨等操作的前提条件是,外管局要对过程中出现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事项做出特殊的规定,所以其操作目前看仍有一定的难度。而B股的回购实际操作难度显然要小得多。
从目前上市公司情况看,含B股的公司数量为109家,其中85家公司既有A股又有B股,由于交易市场的不同、计价货币的不同A、B股出现巨大价差,并且价格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甚至有不少B股上市公司交易价格仍然在净资产的附近,如康佳B、大冷B等。显然,回购部分价格被低估的B股股份,不仅有利于活跃B股市场交易,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而且能使A/B股公司股票价值回归至真实水平。而一旦完成回购又将有效提高A股的含金量,而每股收益的增加无形中又会提高相应A股的估值水平,对A股股价也是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这个层面理解,目前市场中存在一定的A、B股的套利机会,其中A、B股差价较大的个股是未来关注的重点,如上工B、丹科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