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李成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日前表示,今年我国粮食有望实现首次连续五年增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这得力于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强有力支撑。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我国不会发生粮食短缺的问题。国际粮价自去年以来大幅度上涨,但我国的粮价却相对平稳,我们的粮食储备至少可以保证解决13人半年的吃饭问题,这比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底线(17%到18%)要高得多。从长远看,我们仍要着眼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等农业资源,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
双轨并行抑制粮价上涨
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在6月3日召开的 “世界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及生物能源的挑战”高级别会议上指出,短期内,国际社会应加大对穷国的粮食援助,帮助易受粮价上涨影响的人群渡过难关。同时,要赶在今年耕种季节开始前,为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农户紧急提供种子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从长期看,国际社会应解决限制农业发展的结构性因素,确保对农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小规模农户的长期投资,并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的高粮价也为扩大农业投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敦促一些国家取消粮食出口限制和关税壁垒等农产品贸易障碍,以避免助长粮价攀升。
多哈回合谈判成功是解决粮价飙涨关键
陈德铭(中国商务部长)在出席5月31日至6月1日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届贸易部长会议时指出,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正在全球范围产生严重影响,发达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向陷入粮食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等,来共同应对粮食价格上涨问题。多哈回合谈判的成功结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发达成员有义务大幅削减扭曲贸易的补贴,以便创造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鼓励发展中成员增加粮食生产。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愿意在增加粮食生产方面进一步与APEC成员分享粮食生产技术和经验。
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五方面重要成就
张玉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6月7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8中国开放论坛”上作主题报告时说,中国对外开放有五方面成就: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引进了中国短缺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自然资源和能力,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显著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有力地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重要贡献;使中国成功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