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栏
    时机出其不意 目标坚定不移
    另一个越南
    遏制热钱减缓通胀
    慢升值不如快升值
    热钱着眼点锁定五年乃至十年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另一个越南
    2008年06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 涛 沈飞昊
      ◎杨 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副研究员

      自1995年加入东盟之后,那个潮湿丛林中硝烟弥漫的越南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全然改观。进入21世纪,越南已被认为是“亚洲四小龙”的继任者。从河内的淳朴、顺化的美女、下龙湾的奇观,到胡志明市的繁华与湄公河的妩媚,一个亚洲新兴市民社会的图景正逐渐展现出来。从越南名导演陈英雄的电影中,世人可以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平凡而新鲜的越南,它交织着巨变中的昂奋、东方式的温情,还隐隐流露出杜拉斯的法式浪漫风情。

      近几年,越南进入了政治改革的加速期,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不幸的是,同时也染上了某些新兴经济体的通病。如今,一夜之间,越南又从国际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变成了引发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之源。

      的确,在2008年阴影笼罩的全球经济环境下,越南经济金融指标的恶化,刺激了人们对于新兴经济体的担忧。因为1997年亚洲陷入困境时,美国尚能作为经济火车头,而今美国已陷入次贷泥潭,倘若新兴国家步其后尘,则全球经济将不可避免陷入一场持久衰退。

      有一系列糟糕的数据支持着人们的看法:5月份越南通货膨胀率达25.2%,为13年来的最高点,越南盾兑美元的贬值趋势加快,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在增大;资产泡沫有崩溃的迹象,股市从去年超过1000点,目前跌幅已超过一半,房地产价格也大幅跳水;呈现“双赤字”,一方面财政赤字在扩大,2007年达50亿美元,政府债务总规模占GDP的36.5%,另一方面,到今年5月份其贸易赤字已高达144亿美元。

      我们知道,越南改革虽被称作“中国式实验”,但某些方面与中国改革同步甚至有所超前。在上世纪中国凤阳小岗村农民开始尝试“包产到户”同时,越南也在部分农村试点了分田承包。1986年的越共“六大”正式确立了市场化改革方向,由此更激发了经济活力,保持了10多年的高增长。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进入21世纪,越南发现政治体制改革落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后其突破“渐进式改革”的力度令人瞠目,2006年的越共“十大”展现了全新的改革元素。不仅政府精简、允许在野党成立、差额选举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等事件让人瞩目,而且频繁的工人罢工、愈来愈多的外资赌场等都显示出转轨时期的多元化。

      然而,所有的“赞誉”之声现在都已不复存在,越南国内外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的人开始增多。除了经济金融危机的表象因素,笔者认为,有四大根源促使越南陷入当前困境。

      首先,过度接受“华盛顿共识”,经济对外依赖性过高,为越南经济困境埋下了隐患。 “华盛顿共识”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鼓励新兴经济体建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不必建立全面的经济体系。长期以来,国际收支失衡就困扰着越南,1986年的改革开放一度使贸易逆差下降,但1993年以后便继续恶化。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被多数新兴国家所拒绝的“华盛顿共识”,某种程度上却被越南所接受,出口导向型战略虽然使得越南在危机之后恢复较快,但在当前新的国际环境下,再次演变为不利因素。

      具体而言,由于越南国内工业化不足、企业竞争力较差,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很少,主要靠出口原油、大米、水产品、咖啡、煤炭等来创汇。同时,国内建设需要大量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大多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在此过程中,出口价值远远难以弥补进口需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出口导向战略的失败。

      其次,政府改革出现了内在悖论。一方面,近年来越南改革的“小政府”目标更明确,不仅重视党和政府的机构精简,而且也加速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这种“放权让利”造成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央财政用于减贫的转移支付不断增加,并且为了通过发展进口替代战略,政府还需要大量公共建设投资,来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这样,久而久之,政府财政便难以为继,只能靠借债度日了,但同时也为越南博取了“国穷民富”的称号。

      另外,金融开放步伐加快,总是一把“双刃剑”。自2007年初加入WTO之后,越南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都“热切”地向境外“招手”。事实上,为了弥补国际收支差额,越南一直靠加快资本项目自由化和金融开放来吸引外资。在经济基础尚显薄弱、政府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更增加了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一则,如同许多新兴经济体一样,越南一度也沉溺于“资产价格幻觉”中,股市和楼市暴涨,似乎意味着金融和资产新贵强国的诞生,到头来却只是“南柯一梦”;二则,“热钱”兴风作浪更容易,助推越南金融市场“过山车”行情的,除了欧美投机资本,恐怕更多是来自亚洲的短期资本。

      还有,越南虽一直谋求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在参与区域金融一体化方面却有所滞后。如越南虽参加了2000年的《清迈倡议》,却并未签署任何旨在抵御货币危机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只是在今年才与日本达成合作意向。缺乏外部金融合作,是越南与其他亚洲国家很不同的地方,这使越南失去了维持市场信心的“安全网”,应对短期货币冲击的能力大为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