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13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扭转南汽命运进入第一阵营
    新动力首选电动车 当务之急鼓励小排量
    汽车资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扭转南汽命运进入第一阵营
    2008年06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

      扭转南汽命运

      进入第一阵营

      ⊙本报记者    吴琼

      

      在中国汽车史上,官员担任汽车集团高层的不在少数。但只有一个人,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带领一个危机四伏的汽车集团摆脱亏损、走向海外市场;并在合适时机,抛弃世俗的地域之见、控股权之见,进行新世纪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合并……

      他就是现任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

      

      临危受命

      外界对于王浩良的评价是:一个锐意改革的管理人,一个成功书写南京乃至江苏汽车工业发展命运的人。最令外界敬佩的是王浩良锐意改革的精神和勇气。

      “王浩良就任后,南汽集团以罕见的改革速度向前发展。”南汽内部人士表示,“南汽集团经历了摆脱危险、低层次发展到质变发展的三步,这一切应该归于王浩良的改革精神。”

      2005年,时任南京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浩良调任南汽董事长,他深知:这是一次临危受命。当时的南汽集团已经亏损累累,2004年在中国汽车集团排名第11位,亏损3.8亿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浩良直言:尽管南汽集团有58年的历史,曾有中国“轻卡之王”的美誉,但困难重重。在业内的排名由上世纪80年代的前3名跌落至2004年的第11名。这一切源于观念落后、长期自我封闭、缺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合作、创新活力不足等因素。

      在看到南汽集团拥有的可增值土地资产、内部挖潜能力后,王浩良将扭亏定为目标,并从盘活资产、整顿思想入手,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统一思想、开源节流工作。

      2005年下半年,南汽面貌焕然一新。9月底前,南汽下属企业和各单位均使用统一的“NAC”企业标志:红色的“南汽集团”和蓝底白字的“NAC”。

      在统一标识后,王浩良开始调整集团公司板块式管理构架,将南汽集团主营业务分为4大块业务——整车、零部件、功能性实体、汽车服务贸易,并要求各大板块实现盈利。此外,考虑到整车发展缺乏资金等困难,南汽集团开始盘活旗下地产资产,以支撑主营业务。

      在王浩良入主短短一年半后,2006年南汽集团成功扭亏,实现营业收入约120亿元,利税6.1亿,利润总额约6000万。

      

      南汽“跃进”

      在完成国企内部改革后,王浩良开始将视线转向寻求外部合作。在他与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的携手下,“上南合作”传为中国汽车史上的一大佳话。至此,一个中国汽车巨无霸在长三角诞生。而在外界眼中,王浩良是一个“抛弃门户之见”、“有远见”的管理者。

      2007年4月,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悄然联手,谈判如何合作事宜。王浩良将合作范围扩大到全面合作,随后上南合并全面展开,12月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南汽集团、上汽集团融为一体,南汽集团成为上汽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什么促使王浩良做此决定呢?

      “如果说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南汽集团进入了低层次发展阶段,那么2007年将是南汽集团的转折点,我们进入质变阶段。”南汽集团内部人士表示,“上南合作前,尽管我们经营状况出现好转,但那也是在低速发展阶段,是一个‘要命’的状态。”

      其实这也正是王浩良曾经说过的:“我们不能慢慢赶,必须要跑步前进。现在,特别是汽车行业,你迟一年、迟一步后面就赶不上了。”

      因此,正是出于对南汽集团长远发展的责任心、出于对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责任心,王浩良没有囿于传统的“门户之见”、“控股权之见”,促成了上南合作。

      加入上汽集团这辆快速、平稳行驶的列车后,南京国有汽车工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内市场上,原闲置状态的南京菲亚特工厂并入上海大众旗下,工人就业得到解决,厂房设施重新利用,南京菲亚特工厂也将由原来的亏损走上正常盈利之路;在自主品牌上,MG和荣威的开发工作也并入一体,未来MG生产资金和技术资源也得以解决;在海外市场上,双方正规划如何发展英国MG基地、让MG自主品牌重新活跃在英国市场上、并走向海外其他市场。

      这或许是当初王浩良调任时所未曾想到的最佳结局,但这又似乎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