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6月17日也许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方面,三一集团所持有的51812万股三一重工限售股解禁,A股市场的全流通时代正式拉开帷幕;另一方面,上证综指跌破2800点,持续了创纪录的10连阴走势。由于市场不停地失守底线,绝望情绪不停弥漫。而基金艰难发行、新股不停破发,种种现象表明,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低位的周期性弱市阶段。市场为何不断走低?除了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导火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可能来自于市场对大小非减持的恐惧心理。
两市市值快速“蒸发”
回顾沪深两市,在2007年12月双创新高,两市总市值达到了32.71万亿元之后,从去年年底开始,沪深两市市值一直处于快速“蒸发”状态。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上证所的总市值为15.14万亿元,流通市值为4.49万亿元;而深交所总市值为3.60万亿元,流通市值为1.815万亿元。不到一年,总市值便从32.71万亿元跌到了18.74万亿元,“蒸发”了13.97万亿元。而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万亿元,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沪深两市“蒸发”的市值,占到了GDP的56.65%。
大非减持成为新课题
对于市场所恐惧的大小非减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30日两年间,沪市上市公司因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解除限售共计678.41亿股,该部分股东实际减持172.77亿股,实际减持股份占解除限售总额的25.47%。累计减持股份总交易金额为2908.59亿元,仅占同期沪市股票交易总金额的0.65%,占沪市总市值比例(以2008年6月计)为1.74%。
目前市场预计大非的减持意愿没有小非强烈,而这种预计是建立在大非尚未开始减持的基础上。但这样的预计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非对于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会比小非清楚,如果不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很容易滋生内幕交易。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自然人大非的减持,如果不加以约束和监控,在解禁期满之后,容易利用上市公司内幕信息进行套利行为。三一重工既然已经拉开了全流通的帷幕,那么,以前对于小非减持的担忧,可能延续到大非身上。其次,大非并不是没有减持的动力,在原有的股权设计上,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都是绝对控股,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非都会有减持到合理比例的动力。绝对控股必要性的减弱会导致大非通过合理比例的减持将股权比例进行调整。通过股权比例的减持来达到既不丢失控制权,又能够通过减持股份来进行套现。再者,大非维持股价的义务是否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强烈?未必。作为国有企业的大非,在市值还没纳入考核之前,维护股价的动力未必强烈。而民营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导向更为明确,在进行再融资等重大事项之时,股价维护的动力会强劲一些,而在其他时期,民营企业大非和股价的密切性会降低很多。
大非减持作为新课题,给目前的弱势市场带来了新的考验,在经历小非冲击波之后,大非减持应成为市场考虑的首要问题。从目前分析,市场能够承接住大非减持的冲击,则有望经受住此次考验,顺利渡过此次低点。
静待市场走出艰难时期
经过10连阴的考验,上证综指跌破2800点。市场中枢一再下移,已经再度使证券市场进入到低风险领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虽然不利因素仍然众多,但换个角度而言,低于20倍的市盈率,和成熟市场相比也已经具备可比性。而且,即使受到高油价、通胀压力、地震等等不利因素冲击,但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可观,这是对市场最好的支持。或许,即将拉开的中报帷幕,可以将上市公司业绩增幅放缓的疑虑得以消除,或者得到验证。不确定预期的消除,就是对市场最大的利好。让我们静待市场走出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