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如此,在中长期内,哪种新能源更有商业价值?未来汽车新能源之路是否有新的变数,这都是谜题。正因为这样,通用汽车研发几乎涉及每一种新能源。也正因为这样,未来的汽车巨头争霸战才更有看头!
⊙本报记者 吴琼
6月16日,纽约商交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最高价曾达每桶139.89美元,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在石油生产商快乐背后,是汽车企业的痛苦。汽车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汽车,备受困扰的美国消费者更冲向了混合动力车,率先大规模量产混合动力车的日系汽车成为市场宠儿。
在以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为首的汽车巨头们看来:油价上升已成结构性趋势。有机构更预测未来油价将升至每桶200美元。如何寻找未来突围之路,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8年4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激增令人吃惊:4月,销量达3.99万辆,同比增长46%;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3.2%。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3%。丰田汽车成为混合动力市场的最大赢家,其混合动力车普锐斯销售了21757辆,同比增长67%。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无论是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还是德国汽车巨头们,显然较日系汽车企业逊色。暂时落后的欧美巨头们正加紧步伐,以求寻找新能源汽车突围之路。
跑在前面的日系汽车仍在调整方向,从传统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转向新的替代能源,锂电池正成为最受日系汽车企业青睐的投资热点之一。不甘落后的欧美汽车巨头们也开始加紧外购锂电池,以配合混合动力车的开发;但美系巨头们仍然更看好氢燃料电池车。
混合动力新方向
日本车企掀起锂电池热
近来,日本国内掀起了锂电池热。多家汽车企业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锂电池。
日产汽车公司和NEC集团计划2009年联合生产锂离子电池:未来3年,双方的合资公司将投资1.15亿美元大规模生产锂电池,并用在日产汽车生产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上;初期锂电池产量可供1万辆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使用,未来产量将提高5倍。此举将使日产汽车在环保汽车领域超过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
丰田汽车集团也表示,将与合作伙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合资新建两座混合动力车电池生产厂。
“在寻找混合动力新替代能源时,日本汽车企业选择锂电池有其内在背景”。国泰君安证券汽车分析师张欣指出,“日本汽车企业在油电混合动力车上具有技术优势,蓄电池技术相对成熟,且日本国内的锂电池技术比较发达。”
在这种背景下,具有锂电池技术优势的企业成为香饽饽。因锂电池技术而被日兴花旗证券点名的汤浅,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80%。
与日系汽车企业扎堆生产锂电池不同,多数欧美系汽车巨头准备外购锂电池,以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德国大众和日本三洋公司携手合作,开发基于锂离子技术的新型高效高性能电池系统,并从日本三洋公司外购锂电池,拟于2012年正式使用在环保汽车上。
通用汽车可能将是首个量产采用锂电池技术汽车的企业。6月,通用汽车董事会同意拨付资金生产增程型电动车雪佛兰Volt,并计划2010年将其投放市场。这表明Volt所采用的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已具备未来量产的成熟度。
被汽车企业炙热了锂电池业,正快速发展着。据有关机构预测:至2015年,全球市场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需求将增加三倍,总价值将达23亿美元;2009年首次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锂离子电池可能占据半壁江山,即10亿美元。预计2010年前后,欧美日各大车企生产的乘用车上将搭载锂离子电池。
部分中国车企也相当看好使用锂电池的混合动力车。昨日,江苏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副总裁告诉上海证券报,“2008年,中国863项目中也将锂电池列在重要位置,锂电池是一个趋势。传统的混合动力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排放问题和石油供应紧张问题;氢燃料电池车涉及到加氢站等基本设施建设,短期投入较大;而锂电池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
终极绿色动力
通用看好氢燃料汽车
全球汽车巨头们都涌向锂电池技术,并不意味着这是未来唯一的方向。
从短期来看,锂电池技术也有其内在缺陷。国泰君安证券汽车分析师张欣表示,“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很高。且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在较小的容积内达到足够的马力不太现实,因此锂电池车现阶段仅在客车领域有戏,轿车领域尚不足以推广。”
“锂电池并不是零污染,从理论上看只有氢燃料电池才能做到绿色零污染。”上汽技术中心主任高卫民指出,“通过锂电池驱动电极,实现汽车的零排放。但这并不表示整个环节没污染,锂的提炼生产就会产生污染。更重要的是,锂电池的原料锂也有用完的一天,这类似于今天的石油。而氢燃料电池才是用之不竭的。”
在汽车业内,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最有优势的就是通用汽车。通用汽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韩德胜指出,“我们在研发氢燃料电池车,我们知道本田汽车也推出了相应的研发项目。通用汽车考虑如何降低成本,以及通过改进动力总成系统、开发新的变速箱,包括采用各种技术降低车的重量,来实现更为出色的燃油经济性。”
尽管与混合动力相比,氢燃料电池车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因为这是全新的系统。当被问及投资回报率时,韩德胜很坦率地指出," 就财务回报而言,推出全新的系统的成本更高一些,因为这里包括开发新技术的成本,还有学习的曲线效应,我们不可能从第一步直接跳到第三步,必须一步一步走。但我们必须现在就开始行动,而不是坐等,否则我们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落败。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明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