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即电煤价冻结半年。这个价格管制,是在火电企业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出台的,有不得不为之的因素,但同时,对于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我们也应该有所认识,以便采取更恰当的措施来消除弊端。
中国富煤缺油少气,许多人都知道这个现状。中国是用油大国,但因为缺油,近一半的油要靠从国外进口,油价只能“听任”产油国摆布。新能源方面,由于技术缺乏,光电、风电的一些关键原料、设备均为国外掌握,中国只能处处受牵制。只有煤炭,因为总储量丰富,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中国掌握着主导定价权。非常可惜的是,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用低煤价补贴全世界。
煤炭按用途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电煤和焦煤,前者用于发电,后者烧制成焦炭用于炼钢。中国75%的煤炭是电煤。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放开煤炭价格,但考虑到电煤下游产品电力仍由政府定价,对电煤的价格,一直到2006年才彻底放开。在此期间,电煤价格形成计划价和市场价双轨制。在煤炭价格完全放开之时,按国家计划供应的煤炭价格比市场价每吨相差100多元,相差近1/4或1/3。煤炭企业为维持低电价,长期牺牲产业利益,煤炭工人长期拿着低收入,并常置身于肺尘病的危险之中。
如果是补贴国人,倒也无妨。但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低煤价、低电价却“补贴”了全世界,尤其是消费量大的发达国家。低电价是中国补贴世界的最重要渠道。电力是基础性能源。工业品,尤其是高耗能工业品,如钢铁、化工、造纸等行业,电力成本占相当高比例。靠低电价、低劳力成本等支撑,中国制造业打造了国际竞争力。中国高耗能产品大量出口,如钢铁,这两年产量新增部分基本上都用于出口。如焦煤的下游产品焦炭,中国焦煤稀缺,但却是最大焦炭出口国。实际上,中国低电价在补贴全世界。但中国并没有得到国际赞许,反而,国际上对中国钢铁、焦炭反倾销声不断。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至每桶140美元时,冻结煤价实际上在用中国脆弱的能源平衡,间接补贴全世界。
补贴全世界的另一个渠道——就是电煤出口。自2006年以来,由于中国对煤炭出口政策从鼓励到抑制,再加上国内电煤价格放开,出口并不比内销合算,煤炭出口量出现可喜的逐年下降,出口配额这两年年年用不完。以曾是中国最大煤炭出口企业的兖州煤业为例,2008年,兖州煤业出口煤计划50万吨,低于2007年出口量174万吨,降幅达71%。其主要原因是内销毛利率高于出口毛利率。现在,国际煤炭价格在大涨,而国内冻结了下半年的煤价。在出口更合算时,在利润的驱使下,国内会不会加大出口量,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中国虽然富煤,但人均煤炭储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们应该从长远利益,从中国能源安全角度,来全面评估煤价冻结可能导致的各种影响,以使决策更有利于民族利益和国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