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未来的十年间,银行理财市场都会以超过中国GDP增长速度的高速度发展。”6月20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在本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理财”评选颁奖盛典暨“2008中国理财高峰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
据不同口径的统计,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了8000亿到12000亿左右,今年3—5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已经超过了基金。殷剑峰认为,随着市场的走熊,基金销售必然会下来,但他表示,即使今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持续调整,也不会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都将获得持续高速发展。
银行理财市场能够持续高速发展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增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民众的理财需求已经被释放出来。其次,在居民理财需求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在公开的资本市场上,以公募形式发行的理财产品,却非常匮乏,这给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三,中国银行业本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殷剑峰表示,中国银行业在未来十年中面临着转型,这种转型“最关键的就是理财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中的能够体现量身定制理念,能够灵活多变的结构化产品。”
从这三方面因素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过去的高速发展是很容易理解的,未来依然会高速发展。但是,“在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这三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了。”殷剑峰表示。
第一个问题就是银行发展结构化,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需要衍生品市场,但是,中国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几乎可以忽略,或者是几乎不存在。“如果没有人民币衍生品市场那怎么让商业银行去创新?”殷剑峰表示。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监管,在发展与稳定之间需要一个平衡。殷剑峰表示,虽然前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甚至出现了“零收益”现象。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扼杀了这个市场。他指出,目前中国的代客理财业实际上是多头监管: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监管机构对相应的理财业务的过分管制,实际上是一种管制过度,这种过分的管制抑制了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当中出现的小问题是可以通过调整而克服的。
殷剑峰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以克服银行理财业务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一,对公募发行的私募性产品,应该提高信息透明度。比如,要求商业银行在7天销售期结束之后公布产品的结构。第二,加强投资者教育。监管部门只要抓住这两点,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得整个双方买卖都在公平上进行,并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那么其他的事是买卖双方合同约定,跟监管方没有关系。而监管方不应该过分的参与其中。
最后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针对目前市场发展的状况来说的。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以是全世界几乎任何一个资产,所以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在全球配置的机会,也为银行在全球寻找创新品种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全球风险。
殷剑峰指出,在未来一年当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可能即将发展的亚洲的金融动荡。其次,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错位,这个错位的主体不再是亚洲的本土银行,而是在亚洲本土运营的外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