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通胀压力、外需放缓以及房地产投资可能出现的回落几个方面。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和中国经济能够较好地应对这些不确定性。
PPI传导还左右不了CPI走势
从通胀走势看,5月份CPI已经明显回落,由于2007年5月份开始,CPI环比增速快速走高,因此在没有新涨价因素的情形下,CPI未来几个月应该呈回落趋势。不过,由于上周政府上调了成品油和电力的价格,这意味着短期内CPI仍将维持在高位。不过,我们认为市场应该更加关注此次油电价格调整反映出的一些信息,那就是政府敢于在目前通胀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形下上调油、电价格,一方面表明政府对控制未来的通胀走势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承受度要比市场预期的高。目前市场对通胀的担心还来源于PPI在继续走高,它是否会传导到CPI,使CPI再次走高。我们认为,PPI的上涨会有一部分传导到CPI,但幅度有限,因为有两个因素会限制PPI向CPI的传导。一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高会消化部分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二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特征就是资本的积累,它决定了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更多会在投资领域内循环。因此,PPI向CPI的小部分的传导目前还左右不了CPI的走势。
就外需而言,今年上半年无论是美国经济增长还是中国的出口增长都好于市场年初的预期。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下半年有望调整到位,而美国政府的退税政策将在二季度以后发挥作用。因此,下半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环境不会比上半年更差。
对于房地产投资可能出现的增速回落,我们认为,一方面,政府不会坐视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回落。一旦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的势头显现,政府一定会采取适当的措施。退一步讲,即使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回落,政府有能力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维持在高位水平。一方面,中国政府目前财政状况良好,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需要投资。一旦投资真出现明显回落,政府有足够的项目和领域供扩张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
企业盈利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由于政府和经济自身能够很好应对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我们预期,今年二季度GDP增速或低于一季度,但下半年增速会好于二季度,全年增速将在10.6%左右。而在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可能维持在10%左右。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成熟阶段。该阶段是经济体最能实现持续高增长的阶段。中国在完成该发展阶段之前,经济体内生的增长动力都会很强,经济增长也会维持在高位水平。我们还坚持的另外一个观点是,中国本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应该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所处的增长阶段相同,它们可持续高增长的动力都来源于工业重型化。与当时的日本相比可以发现,我们的投资增长仍然有大的空间,日本经济高增长结束时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尚未在中国出现,因此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期仍未结束。
在经济高增长可以持续的情形下,未来企业盈利增速虽然会比2007年下降,但仍然会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可以从下面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视角的分析中进一步得到证明。
从宏观的角度看,2008年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名义GDP的增长速度。根据收入法GDP的定义,它等于劳动者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的利润和折旧三者的总和。尽管2008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将出现下降,但名义GDP的增速则会高于2007年。如今年一季度,中国GDP的名义增速近20%,比去年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这也即意味着从名义的角度看,可供分配的收入其增长速度仍然在提高,这样决定企业增长速度的就是它在GDP分配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变化,今年政府税收占GDP的比重会下降。在过去的两年中,企业利润、政府税收及职工工资的增长都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速,它意味着我们考虑的这一部分GDP的名义增速是快于总体的GDP增速的。
从微观的角度看,市场之所以担心企业盈利增长,主要是担心企业如何消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毛利率下降的影响。我们认为,企业化解压力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重工业化时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是很快的,如日本在1961~1970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达257.3%,年均提高9.9%。很好地应对了工资上涨的压力。我们认为,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中国目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应该比当时的日本差。实际上,中国企业毛利率的下降从2001年就开始了,但近几年企业盈利能高增长原因也在于此;二是价格的传导。如对外贸易中,虽然近年来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在上升,但出口价格指数也在上升。在上下游产业中,虽然下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但制造业产品的出厂价格也在上升。我们始终认为,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相比,中国的固定资本存量不足,决定企业盈利增长的是需求因素而不是成本因素。扣除炼油行业,今年工业企业总体的盈利增长速度能够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