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价值报告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版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商学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商学院
    基金经理三年即痒 透视基金行业躁动
    携程度假体验中心
    超越终端拦截营销
    基金业青春躁动终会冷静
    告别英雄时代
    ■商学院链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经理三年即痒 透视基金行业躁动
    2008年06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记者 王颖
      【编者按】

      这是基金经理被集体谴责的一年。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基金经理来去匆匆,频频人事变动,从普通基金经理到基金公司高层都被卷入流动的洪流。年轻的基金经理还没来得及整理潮湿的羽毛,就忙不迭填补上去。由于今年以来基金业绩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基金经理同样大幅的人事动荡就更引人关注。与去年人事变动原因不同,去年有很多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而今年则有不少变动与业绩不佳有关,或者增聘,或者解聘。

      面对目前基金颓势,基金公司人事变动仍然风波未止。这个在中国存在刚好10年的行业,是因为年轻,所以浮躁,还是基金公司的人事管理出了问题?是因为薪酬制度,还是奖惩机制?

      ⊙特约记者 王颖

      

      6月24日,本报记者从晨星资讯了解到基金经理流动最新统计结果,从2007年6月至记者发稿时止,共有149位基金经理离任,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有520位,变动率22.27%;同时,从基金经理这个行业在中国诞生至今,所有的611位基金经理中,有423位是任期3年以内的,这个比例相当高,占69.23%。

      不单单是基金经理,6月1日至21日间,已有包括易方达、景顺长城、建信基金、招商基金、友邦华泰基金、国联安、信达澳银基金和国泰基金在内的8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涉及高管11名。目前,国内共有公募基金公司60家,也就是说,有13%的公司于今年6月发生了高管变更。

      今年以来,基金业绩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基金经理的人事变动也同样剧烈。除新发基金公告聘新基金经理外,有不少变动是因基金业绩不佳增聘基金经理,甚至有基金经理因业绩下滑而被解聘的现象。市场已经很脆弱,基民们都揪着神经,而在这样的时期,基金业高管密集变更,让动荡的市场更增加了灰色的疑虑。

      

      良性流动还是年轻浮躁

      “如果仅仅从人数和比例上来看,基金经理的流动性是比较大,”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对本报记者说,但是这种流动也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并不能够说明行业存在问题,不过,这个行业也有不可否认的浮躁,但这是转型期的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

      银河证券高级基金分析师王群航则表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已经转向,这就像一次史无前例的潮涨又潮落一样,作为市场急先锋的基金业在这过程里,或将首先感觉到变化。”这难道意指,先知春江水暖的基金经理的流动,甚至撤退,说明市场的无可挽回?

      “基金经理改换门庭从去年就开始很多了,不过与今年的原因不同,”广州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袁季对本报记者分析,去年私募刚出来,政策好,所以好多公募的基金经理都跑去做私募了,造成一时的基金经理人事变动潮,而今年则是与市场有关。

      而去年牛市改从了私募的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心情非常不好。今年市场不好,私募压力很大,会做别的就改行了。”李大霄笑说:“只见基金经理赚钱多,其实这钱不好赚啊,看那么多基金经理都是掉光头发的。”

      但是,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个行业的浮躁已经被它的年龄决定。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就认为,现在有一些基金经理的确没有很多管理基金的经历。这种现象,或许可以归咎于这两年来基金行业出乎意料的高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现实的选择就是大量起用新人,包括没有或很少有资产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一方面是行业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基金公司缺少人才战略的前瞻性,造成了目前的状况。

      

      高薪留不住 考核太严苛

      “中国的基金行业很年轻,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所以必然需要更多人才,高薪也从一方面说明基金经理人才稀缺,”某不愿透露姓名证券公司高管告诉记者,高薪是为了吸引人才,事实上,即使这样在外界看来的高薪,对于每天帮投资者赚了上千万的基金经理也不一定能够平衡。

      事实上,高薪也正说明基金业面临严重的人才紧缺问题。去年开始,双基金经理制开始增多。据晨星统计,截至2007年底,国内328只开放型基金中,共有43只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业内人士认为,双基金经理制是一种有效的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捷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基金稳定业绩。也有基金公司选择增加基金经理的方式应对业绩不佳问题。

      目前,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多是年度为准,一些为半年,也有个别公司采取了季度考核的方式激励基金经理“有所作为”。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基金业绩直接影响公司规模,股东层和管理层的压力也会转嫁到基金经理身上,也正因为此,其人才变动相对频繁。李大霄认为,这必然导致基金风格的不断变更。

      一位从公募改作私募的基金经理告诉本报记者,这两年出来很多基金公司,有的基金公司非常小,基金公司的风格千差万别,主要同高管的风格有关,比如有些是总经理主导制,基金经理基本都是一些执行者,这样的模式小的基金公司相对较多,而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生存环境则更为宽松,例如易方达、华安等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期一般是3-5年。据了解,考核周期为3年以上的基金公司数量很少,多数都在一年左右。

      

      等待基金经理长大变稳重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针对行业人才变动加剧的现象强调,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妨多倾向于对团队稳定性的考虑,以回避部分基金经理变更频繁或近期出现剧烈变动的投资品种。她同时指出,盲目跟随明星基金经理、频繁转换基金品种并非明智选择。

      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所的统计,在有记录的615名基金经理中,有232名现已不再担任任何基金经理职位。其中主要的流向包括其他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岗位、基金业其他岗位、其他行业三大流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后两个途径的流出占据最主要的部分。

      由于基金经理离任加速,使得现任基金经理“新手”居多,可能加大基金业绩波动概率的隐忧,其实更值得投资者和基金业界警惕。

      银河证券以基金经理初次担任公募基金初始年限为依据,统计了今年以来离职及现任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结果显示:离职的59 名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平均年限达到了2.94 年,而现任383 名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平均年限仅为2.23 年,二者相差近1/3。

      以同样的方法确定的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现任383 名基金经理中有接近1/3、115人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其中,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仅有华夏、汇丰晋信、华安、富国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名基金经理,仅占现任基金经理总数的1.8%。华夏大盘精选现任基金经理王亚伟是目前基金经理岗位中仅存的“做足十年”的元老。

      不过,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元老也蠢蠢欲动,有的是人事问题,有的是待遇问题,三年不动的基金经理就要成为稀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