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价值报告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版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基金
    第12只新基金延长募集期
    工银蓝筹本月30日发行
    三只新基金打开申赎
    富国天利10派0.15元
    华夏基金业绩排名居前
    封转开基金集体“沉沦”
    两市“最便宜板块”率先发力
    解决人才短缺 基金公司海外寻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第12只新基金延长募集期
    2008年06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郑焰
    市场人士认为,基金发行市场低迷堪比2005年熊市

      ⊙本报记者 郑焰

      

      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基金今日宣布延长募集期。至此,今年以来共有12只新基金延长募集期。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的公告显示,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基金延长募集期至7月25日,该基金于5月26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期结束时间为6月27日。此间,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基金将继续通过公司直销中心与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和部分券商等多家代销机构公开发售。

      自从今年4月份天治创新基金开启延长募集期大门之后,今年以来延长募集期的新基金已经达到12只,其中还包括了2只债券型新基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新发基金延长募集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大跌,投资者信心缺失,导致基金发行困难。此外,渠道拥挤也是新基金发行困难的原因。统计显示,今年新基金发行的密集度前所未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7只新基金获批(不包括封转开基金)。近期,新基金发行呈现减缓的趋势,很多基金公司旗下的新产品已经获批,但迟迟未提上发售档期,或出于等待股市好转、市场人气恢复的考虑。

      市场人士表示,基金销售与投资良机,经常互为反向指标。事实上,新基金第一次出现大面积延长募集期的情形出现在2005年的熊市,市场低迷导致了20只新基金先后延长了募集期。2006年上半年也有2只新基金延长发行期。而这批于市场惨淡期成立的新基金,均在其后的牛市里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拟任基金经理王战强称,当前的市场区域或已接近底部。“一方面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特别是蓝筹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有了支撑,未来走势向好;另一方面,管理层已经清晰释放稳定市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