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路演回放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特别报道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中美调控周期差异带来哪些挑战
    影响中国经济的“堰塞湖”
    当前宏观调控应避免与美国调控周期冲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前宏观调控应避免与美国调控周期冲突
    2008年06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1、中国的调控周期应着力避免与美国调控周期的明显冲突,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是应对美国调控周期冲突的重要手段。

      如果中国的调控政策在节奏上与美国调控政策基本一致,中国调控可能取得效果的可能性就大。当美国实施经济扩张政策的时候,中国也实施扩张政策,中国扩大的生产能力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市场;同样地,当美国实施紧缩政策的时候,中国也实施紧缩政策,才能较好地防止需求不足的困境。否则,中国的调控政策效果可能受到美国相反调控政策的干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相当的难度,要求中国的调控政策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当前美国政策多变的时候,中国调控政策的灵活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2、中国在进行调控政策选择时,需要将美国作为“利益攸关方”,除了考虑调控政策在国内的影响外,还应该考虑对美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前美国国务卿佐立克以“利益攸关方”一词描述中美关系,这一词也能很好地表述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在选择宏观调控政策时就需要对美国调控政策有正确预期的基础上,考虑中国的政策对美国可能产生的、有益于中国的经济影响。

      (1)适时推动资源品价格改革。中国应对美元贬值的长期性、对资源品价格的高位运行的长期性要有充分准备。只有适时推动资源价格改革,使其更好地反映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让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共同分担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避免中国承担不可能承担的后果。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成品油价格倒挂的问题,中国的低油价通过低价出口商品补贴了国外消费者特别是美国消费者,更使其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提高,可能使油价高企的时间延长。反之,当中国成品油价格充分反映到出口商品价格,会使美国通胀水平更好地反映油价上升的影响,使美国政府更认真应对原油价格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6月20日发改委终于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应尽快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很大程度上及时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

      (2)以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应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加快市场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国际上对人民币的升值或贬值要求,更多地会出于政治逻辑,而不是经济逻辑。他们可能今天要求人民币升值,明天就唱衰人民币,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当前情况下,我们既有理由担心人民币的长期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进入,又有必要担心人民币升值进程结束可能带来的热钱大规模流出。

      中国应该对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有自己的测算,有了这样的基础才可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汇率改革机制。从理论上说,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主要受真实贸易需求及热钱追逐两大因素的影响。从贸易需求因素考虑,通过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等理论,应该可以测算出比较合理的人民币汇率。但是 一旦热钱追逐成为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实际汇率就可能与合理汇率相去甚远。因为热钱总是“汇率预期”的最紧密追随者,而不是合理汇率的追随者。

      针对热钱对汇率的冲击,只有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和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才能应对。特别是汇率的双向波动会增加投机资金投资难度,有助于改变人民币单向升值的市场预期,降低追逐人民币升值的热钱规模,从而找出人民币“均衡汇率”。

      在考虑热钱问题时,有一点需要我们正视。从近几年热钱流入的实际情况看,无论利差大小,热钱都在加速进入中国,中美利差的变动对控制热钱流入的作用有限。因此,考虑热钱问题时不应该把利率因素看得过重。

      (3)逐渐减少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储备,防止美元持续贬值带来的更大损失,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美元不负责任地贬值。从长远看,要致力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统计数据看,中国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制美元不负责任的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与美元贬值有较强的相关性,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减少美元储备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美元贬值的行为。

      从长远看,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迫切需要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的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国际贸易中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特别是,现在美元的地位出现了动摇的迹象,一方面增强了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又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有利契机。

      3、吸取越南金融危机的教训,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尽快实现经济软着陆。与此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以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的不时之需。

      (1)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极为复杂,最近发生的越南金融危机应引起中国警惕,要求中国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越南金融危机的原因,从内部看,一是紧缩力度不够,长期保持负利率状态,使国内的投资需求过旺,加剧了物价上涨压力,这一点与中国目前的状况有非常相似之处。吸取越南的教训,中国首先要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动摇,防止通胀水平的进一步上扬。只有使经济实质性降温,使通胀压力真实下降,才能最终达到治理通胀的目标,否则行政性措施只能使通胀的压力向后推迟,不可能有效消除通胀的压力。二是越南资本项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进程走得过快,为国际热钱的大规模进出提供了方便之门。中国的情况尽管与此有所不同,但中国也要预防热钱的大规模退出。

      (2)坚持从紧政策,提高利率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痛苦选择。回顾最近几年来的宏观调控,央行主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利率工具的使用可以说是慎之又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吸引热钱进入。但从实际情况看,热钱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利率没有提高就减慢流入的速度。我们认为,只有使中国经济真正降温,才可能减缓热钱的流入,而低利率阻止热钱流入的作用非常有限。

      (3)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可视热钱进出情况而定。从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的效果看,2006年初到今年3月末,央行只是大致回收了新增的流动性,并没有减少存量流动性。如果今年热钱继续流入的话,央行还可以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不能设定上限。但是,热钱的流动具有不确定性,现在也不能排除很快出现热钱退出的可能,特别是发生了越南金融危机后,更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存款准备金率就没有继续提高的必要,甚至有降低的可能。因此,准确地说,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使用主要是要看热钱流入的情况而定。

      4、财政政策应更好地为经济较快降温、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风险做准备。

      在去年制定的从紧货币政策框架中,财政政策中性、货币政策从紧是其一大特色。通过财政政策来“保民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为了使财政和货币政策紧密配合,应该严格限制中性财政政策的使用范围,除了民生问题、突发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需要外,有必要使财政政策尽可能从紧,严格限制财政资金对非急需大中型项目的投入,以防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总量调控方面出现冲突。同时,可以使财政政策更多地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速下降做准备,为资产价格破灭的风险做准备,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备注:除特别说明外,本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彭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