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环球财讯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特别报道
  • A8:公司巡礼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焦点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2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谁最需要衍生品
    回笼工具或转向公开市场与准备金并重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进出口行金融债未足额发行
    设立灾后重建基金不改变稳健财政政策
    “08国债10”7月1日上市
    升息预期受挫 美元跳水
    准备金挑起上半年回笼大梁
    本月净回笼量创今年2月以来最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最需要衍生品
    2008年06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海天
      ⊙海天

      

      昨天债券市场中出现了一些躁动,其中30年超长期国债成为躁动的中心。一天之内,其买盘报价从上午的94.65元下探到下午的92.57元,收益率迅速上升。按照280亿元的发行规模,一天内全市场持有者的总市值减少了约5.8亿元。

      实际上,超长债像昨天那样的波动行情大约每年都会出现。例如2004年4月份暴跌行情中,交易所20年国债市值连续两天共下跌6元;而银行间市场更具戏剧性,个别长期债的一级市场招标,开标利率直接高出前一天二级市场收益率20、30个基点,投资者逃都无路可逃。表面看,超长国债的价格波动,比起股票来如同“毛毛雨”,但不要忘记这其后对应着巨大的市值波动。对于组合经理们来说,一天内组合市值减少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中滋味并不好受。

      既然长期、超长期债券存在较大的市值风险,债券投资经理们自然而然对衍生品产生需求。此时,无论是利率互换,还是债券期权,抑或是利率期货,都成为债券经理们迫切需要的对冲工具。因此,银行间市场才会持续不断地存在创新衍生品的诉求,才会不断有人对衍生品的推出和推广摇旗呐喊。

      但是,现实的交易又是另外一个情景。在市场中不多的衍生品当中,例如利率互换,交易最活跃、交易量最大的却是1-3年品种;而外汇掉期,市场更是普遍选择1年以内品种进行交易,掉期曲线显得颇为陡峭。可是对于机构而言,0-3年债券通常仅是流动性管理工具,机构投资短期债券,主要还是为了管理流动性,通过衍生品锁定市场风险的需求,远没有投资长期债券时来得迫切。

      于是,目前的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中也就存在了些许错位。一方面是长期债券迫切需要足量的衍生品对冲风险,一方面是衍生品交易仍集中在收益率曲线短端。于是,真实的需求方得不到足够的供给,而短端曲线的交易,有些的确能感觉是为交易而交易。

      对此情况,笔者大胆建议,在银行间市场推出标准化的中长期利率期权,例如分3、5、7、10年四档,到期日统一在每个季度中旬,期权保证金统一清算管理,以供投资机构套期保值,也同时为投机性机构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场地。笔者相信,需求是创造供给的动力,未来最需要衍生品的债券品种们,将最终获得足够的对冲工具让它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