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债券市场中出现了一些躁动,其中30年超长期国债成为躁动的中心。一天之内,其买盘报价从上午的94.65元下探到下午的92.57元,收益率迅速上升。按照280亿元的发行规模,一天内全市场持有者的总市值减少了约5.8亿元。
实际上,超长债像昨天那样的波动行情大约每年都会出现。例如2004年4月份暴跌行情中,交易所20年国债市值连续两天共下跌6元;而银行间市场更具戏剧性,个别长期债的一级市场招标,开标利率直接高出前一天二级市场收益率20、30个基点,投资者逃都无路可逃。表面看,超长国债的价格波动,比起股票来如同“毛毛雨”,但不要忘记这其后对应着巨大的市值波动。对于组合经理们来说,一天内组合市值减少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中滋味并不好受。
既然长期、超长期债券存在较大的市值风险,债券投资经理们自然而然对衍生品产生需求。此时,无论是利率互换,还是债券期权,抑或是利率期货,都成为债券经理们迫切需要的对冲工具。因此,银行间市场才会持续不断地存在创新衍生品的诉求,才会不断有人对衍生品的推出和推广摇旗呐喊。
但是,现实的交易又是另外一个情景。在市场中不多的衍生品当中,例如利率互换,交易最活跃、交易量最大的却是1-3年品种;而外汇掉期,市场更是普遍选择1年以内品种进行交易,掉期曲线显得颇为陡峭。可是对于机构而言,0-3年债券通常仅是流动性管理工具,机构投资短期债券,主要还是为了管理流动性,通过衍生品锁定市场风险的需求,远没有投资长期债券时来得迫切。
于是,目前的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中也就存在了些许错位。一方面是长期债券迫切需要足量的衍生品对冲风险,一方面是衍生品交易仍集中在收益率曲线短端。于是,真实的需求方得不到足够的供给,而短端曲线的交易,有些的确能感觉是为交易而交易。
对此情况,笔者大胆建议,在银行间市场推出标准化的中长期利率期权,例如分3、5、7、10年四档,到期日统一在每个季度中旬,期权保证金统一清算管理,以供投资机构套期保值,也同时为投机性机构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场地。笔者相信,需求是创造供给的动力,未来最需要衍生品的债券品种们,将最终获得足够的对冲工具让它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