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最后一只股改权证——南航认沽权证退出历史舞台。从诞生到落幕,这只权证在争议声中度过。可以说,股改权证是证券衍生品市场的一次演练。通过这样的演练,我们应该明白,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推出风险较高的、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的同时,更需要培育理性合格的、具备风险意识和成熟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买者自负是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底线。
创设机制是股改权证最受争议的机制,成为众矢之的。创设机制的推出原因,是因为伴随股改而生的权证总量固定,缺乏供求平衡机制,在我国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必将成为投机炒作的首选。由此,管理部门借鉴成熟市场的类似做法,在制度设计中引入市场化的供求平衡机制——创设机制,抑制权证过度投机的通行做法设计创设机制。
2007年6月21日,14亿份南航JTP1认沽权证上市。作为当时市场上仅有的几只低价权证之一,南航认沽权证上市后受到了大量投机资金的追捧,从而引发了券商们的创设热情。 6月26日,12家券商共创设的13.72亿份南航TJP1认沽权证,总计卖出6.29亿份创设权证,南航认沽权证流通总量在一日内剧增45%。然而,供给的大幅增加并未满足市场的需求。投资者仍跟风入市,把权证类型、行权价格、到期日、行权比例等重要指标抛诸脑后。
随着券商的持续创设和权证理论价值的快速缩减,权证价格才开始逐渐理性回归。截至2008年1月31日,总计有26家券商先后进行创设,累计创设量达122.51亿份。在这一过程中,盲目跟风的投资者必然会造成损失。
亏损者用最简单的思维逻辑判定了创设制度是直接导致其亏损的原因。而事实上投资者买入权证前应该已经知晓创设机制的存在,如不认可创设机制,可以选择不参与权证市场。上交所要求权证投资人在权证交易前签署《权证风险揭示书》,就是考虑到了权证的特殊风险,而对投资人特别加以提醒的重要措施。少数散户遭受损失,主要是不了解权证、不了解权证的规则、不了解交易所要求每个参与者签署风险揭示书的目的、不了解创设的真正意图。
专家指出,创设本身并非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原因,盲目参与权证投资才是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原因。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至少应该对产品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更应该对投资风险有基本判断,而不是随意跟风。事实上,为了提示权证交易的风险,上交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监管和风险揭示。比如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最后交易日风险提示,要求会员加强客户管理工作。又比如,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异常交易实时监控指引》,南航JTP1交易出现异常波动情形时,上交所立即实施盘中临时停牌,防止投资者盲目跟风。而且,上交所一再呼吁,不懂权证的投资者不适合参与该市场。
因此,通过这次“演练”,投资者应该明白,权证市场未来,以及金融衍生品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都会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了解者应该远离这个市场,有一定知识的人谨慎参与在这个市场。证券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市场各方的理解、参与、宽容和支持。而作为投资人,则必须认识到“买者自负”是市场经济中一个起码的常识与原则。这一常识与原则的基本含义就是“买者在市场上通过你的行为获得收益,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