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特别报道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产业·公司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股金在线
  • B4:股民学校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6 月 30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0版:基金·营销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0版:基金·营销
    市场低迷 基金公司纷纷出招应对
    服务不以
    销售为目的
    从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首发60亿谈起——弱市如何成功发行新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低迷 基金公司纷纷出招应对
    2008年06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实习生 吴晓婧
      资料图
      ⊙实习生 吴晓婧

      

      中欧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中欧新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将延期募集逾半月。据悉,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14只公告延长募集的新基金。而有关数据也显示,近期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也大幅减小,基金开户数在上月创下新低。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基金公司开始频频出招应对。

      打定投“王牌”

      由于新基金销售不畅,持续营销受挫,定投业务开始成为弱市中的“一米阳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基金定投客户数已远超500万户。5月份,有20多家基金公司的82只开放式基金在银行或券商机构开通基金定投业务并进行优惠活动,本月也有10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开展银行代销渠道的基金定投费率优惠。

      多家基金公司除了与银行或券商机构开展优惠活动外,今年可定投的基金每月扣款额度也有所下降,与去年300元到500元的标准相比,不少基金公司已将门槛降至100元。

      据悉,基金定投由于具有“逢高减筹、逢低加码”、平摊投资风险的特性,其在市场震荡时,避险效应更加突出。从基金定投户数的增加以及众基金公司纷纷拓宽渠道推广定投业务来看,基金定投在弱市中的避险功能已经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纷纷推出优惠费率

      与此同时,在基金的营销中,“费率打折”的队伍也越来越大,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了“优惠费率”。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联合银行明确提出网上申购基金可享受6折优惠。

      据了解,目前股票型基金在柜面的申购费率在1.3%至2.0%之间,多数基金申购费为1.5%或1.6%。如果投资者购买的基金申购费率为1.5%,若按照规定按0.6%的费率计算,则相当于打了4折。

      不过,基金申购费率的打折幅度也与基金的业绩直接相关,对于业绩较好的基金而言,其打折幅度有限,甚至不打折。

      又见基金停收管理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基金停收管理费重现“江湖”。据了解,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因单位净值在6月13日低于其价值增长线,根据合约规定,该基金开始停收管理费。

      今年以来,基金受累A股疲弱,净值大幅缩水再次引发“管理费调整”之辩。事实上,每一轮市场深度向下调整时,都会触发该命题。在上一次漫长的熊市中,基金公司曾遭遇过一次停收管理费事件。

      对于管理费的问题,不少基民认为基金公司不应该“旱涝保收”。而一些基金分析师则认为,由于管理费与业绩挂钩是各家基金自行约定,并没有强制要求,而停收管理费可能会使基金公司面临营运困难。

      据悉,基金公司停收管理费源于其在基金发行时的承诺:为了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在基金份额净值跌破价值增长线水平期间,暂停计提基金管理费。但2004年以来,很少有基金公司把停收管理费作为与基民风险共担的约定。据统计,目前300多只基金中,有停收管理费约定的只有3只基金,分别是博时价值增长、海富通收益增长和国泰金龙债券基金。在股市持续低迷之际,基金公司根据基金合同停收管理费,也一直被认为是“出血”换信誉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