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混乱》
(美)埃里克·亚伯拉罕森、
戴维·弗里德曼 著
韩 晶 译
中信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潘启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整洁和有序的感觉几乎可以与保持健康、工作满意、经济宽裕以及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样重要。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里克·亚伯拉罕森和统计学家戴维·弗里德曼在《完美的混乱》中却极具颠覆性地提出:适度的混乱更能取得高效率,反而是刻板的“井井有条”会扼杀效率和创造力。
鉴于我们在与混乱和无序作斗争时耗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更多的东西,这些消耗又让我们更加担忧,于是,大家或许很想弄清追求整洁和有序的益处:似乎有了满满的日程表、严密的组织、整洁的环境,我们就能生活得更好、事业会更成功;通过对抗混乱的无序,各个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会更加繁荣……这些观点在世人的观念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任何对之些许的质疑看起来都显得很荒谬。
“适度无序的人、制度或系统往往被证明是更高效、更具有适应力和创造力的,整体上比高度有序的情况效率更高。”类似这样的话,听起来就很荒谬。但仔细想想,人们在为更整洁、更有序而付出努力之前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或许是:你为此而耗费的时间、资源是不是划算?毕竟,对于许多个人和团体而言,“变得有序并不总是值得的”,这也许会为他们节省巨大的劳动量。例如需要将所有东西都整齐存档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制订了严谨而详细的课程设置方案和管理标准的学校、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日程的专业人士,以及有着详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公司、与混乱做着不懈斗争的家长、具有严格组织结构的军队,甚至编制了大量文件的政府部门等等。一直以来,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尽力追求整洁有序,为混乱的状态感到烦恼和痛苦。
“做到整洁和有序的确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虽然这一点尚未被广泛认同,而保持一定程度的混乱和无序则常常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这一正一反所带来的差别甚至比想象的更惊人。本书的论证,不仅直指因整洁和有序而带来的优势反倒会增加实际成本,而且让大家更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所谓的“优势”往往是一种错觉。正如整洁和有序的成本常常被忽视一样,适度混乱的潜在价值和效率也常常被人们忽略。
对“混乱”,两位作者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一些思想如果被整齐地归类的话,很容易被掩盖和遗忘;而一张凌乱的桌子反而能让人产生一些新想法。再如,保养一片草坪要付出很大代价,耗费大量珍贵的水,结果还不如自然生长的漂亮。于是,整洁和有序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是一种终结”,它终结了人们的创造力,并产生了无数耗资巨大但完全不必要的行业为之服务。实际上,非常干净的房子已被医学家证明会导致一些过敏反应,而长期存在的细菌对免疫功能的形成大有帮助。不过,大家似乎已经认定混乱、没有秩序是不好的,以致大部分人都对自己不够整齐干净,或是公司组织混乱、规划不足产生“罪恶感”,却浑然不知适当程度的混乱本身也是一件聪明的事。它不仅可以应用到个人及企业组织上,工作流程的设计,也可以派上用场。从家里到办公室,从个人到社会,混乱有时是有帮助的。
作者强调的另一个观点是:“混乱,并不一定缺乏秩序”,作者把这种秩序称为“横向秩序”——它源自作家爱德华?德波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横向思维”概念,德波诺认为,一些思想通常并不是由一个固定的理性过程产生,而是通过不经意的突发行为产生——这也印证了本书作者的观点:“混乱也是一种秩序”。当然,这种“混乱”是被重新定义成一个不再肤浅、更具深度的“秩序”。
在一个系统当中,混乱的广度、深度、强度都可以改变的,这取决于你的划定范围。垃圾成堆的环境、排列错乱的楼房、胡乱停放的汽车都可以看成是混乱的,但如果将某栋楼里的公寓当成独立范围来看,也许它就是整洁的。于是,了解并深入思考与混乱本质相关的背景,对于我们探索“混乱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惊人角色”就非常有用了。其实,当人们为乱糟糟的卧室、办公室或是时间表担忧时,通常不是混乱和无序本身带来的问题,而是因为人们总是简单地认为那些东西本身应该更整洁、更有序,否则,就感觉很糟。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是在适度的混乱水平下生活和生存发展的,但却常常被“我们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混乱”这一错误观念所折磨。本书虽然关注“适度的混乱更能取得高效率”的问题,但所要寻求和探讨的却是“个人和组织如何在适度混乱中受益”的独特答案,这也正是本书作者向世人呐喊“我混乱,我高效”的原因所在。不管是在生意场、家中,还是横穿马路,我们必须学会做“混乱的主人”,高度混乱还是高度有序的状态通常都不是最佳选择。当然也有许多例外:制药业和自动取款机就不可能因为混乱而繁荣,相反,碰碰车则完全不需要秩序。因此,个人和组织在混乱和有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时,才是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