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公司巡礼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基金
  • A5:货币·债券
  • A6:数据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特别报道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披露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4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名家“特型画作”之
    “写生习作类”成品造假法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名家“特型画作”之“写生习作类”成品造假法辨识
    2008年07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 鼎
      ■辨识真伪

      ⊙黄 鼎

      

      传统书法分为真、草、篆、隶四种体例(或称书体),中国画习惯上区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科系。平时,画家们除了有既定的专攻科目,有时还会或为创作或为教授学生作些算不上严格意义上创作的“写生习作类”作品。如人物画家通常会多多少少画些或全身人像,或半身人像,或肖像水墨的习作;山水画家外出采风时往往要画些对景写生的风景小品;花鸟画家也多数都画过或动物或花卉的白描写生稿等等。诸如此类的名家“写生习作类”作品,近几年悄然成了艺术品市场上的一种收藏门类,故也被“圈进”了书画造假的“领地”。

      还有一个问题系做此种伪的“诱因”之一:凡是名家生平为数不多的另类型作品,就会有某些收藏家专门冲着其稀有性而去购藏,社会上毕竟有不少收藏人较认同于“物以稀为贵”的说法或说“收藏原则”;但可能性较大的是他们以往根本就从未(或较少)见过真实的所“爱好”之物,眼中毫无标准,纯朴是受一种强烈的“猎奇”与期待心理驱使,极易听信那些造、售假者为兜售成品而编造的“动听”故事(此类伪作的贩卖一般都会“配套”有看似符合情理的“段子”),其结果当然是上当受骗。

      30多年前,笔者本人在学画初期,就阅读过海派人物画家方增先撰写的《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一书,笔者对书中所撰述内容与插图至今都记忆犹新。图1便是方增先在该著作中配合行文而登载的一件人物画“写生习作类”作品,图2则是疑为“绝对克隆”物,它近几年先后数次入拍于南方的几家拍卖行,笔者曾亲眼看到它被人竞拍去。虽然图1和图2表面上初看较相似,但还是可以感觉图2在艺术性与笔墨生动自然“度”上与图1存在不少差距。如图2画中的笔墨相对僵滞而生硬,明显地具有“模”与“仿”的“亦步亦趋”迹象,画的总体韵致不如图1来的柔和完美。不过,上述这些内容需要用专业的眼光才能慢慢“品”察出来。以笔者个人经验认为,名家“写生习作类”伪作的造假,各种方式皆可入“画”。像“绝对克隆”、“相对克隆”、“仿制”和“臆造”的成品我在世面上都见到过不少,只是类似于图2这样的 “绝对克隆”疑伪成品还是相对最多。

      要胜任于辨识“写生习作类”的赝品,建议从以下三处入手:首先是看当局作品的总体笔墨与笔墨局部以及造型状态的艺术性和自然度如何,要是某成品笔势的运行与点线搭配欠深刻、妥贴与生动,即意味着画者的艺功不到家,成品就不可能是真迹;其次是要花点时间去专门了解当局名家该类型作品的基本面貌及存世与流通量情况,因每一位名家的艺术创作习惯与教学“状态”各不相同,只有“见”得多,才能使判断的把握增大;最后对有款识(此类真迹与伪作有不少是没有款识的)的待定作品要细看其题识,若是名家亲笔,即使只随意书写几个小字也一定是自如而得体,与画的笔线能相互印证,唯伪作的题识才显得拘谨而别扭,这只要再多看一眼图2便能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