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上证研究院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特别报道
  • A4:特别报道
  • A5:特别报道
  • A6:产业·公司
  • A7:公司调查
  • A8:特别报道
  • A9: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股金在线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信息披露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7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
    欧洲私募巨头进驻北京 中国攻略悄然提速
    瑞银预计无需第三次筹资
    BP首席经济学家:
    全球经济放缓或令油价回落
    “阵痛”来临 投资者恐慌性撤股初露端倪
    沙特将建世界最大海水淡化项目
    泰华农民吁央行慎定货币政策
    惠誉下调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阵痛”来临 投资者恐慌性撤股初露端倪
    2008年07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娟
      今年的6月,是赵胜(化名)内心最焦灼的一个月,他是台州大型民营外向型企业集团椒光集团的小股东,企业这两年的连续亏损,让他第一次有了退股的冲动。

      赵胜并不是唯一的例子,在浙江传统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更多的赵胜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长三角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恐慌性撤股苗头。

      “本地大型公司接连出现严峻挑战,这意味着以块状制造业、集贸市场状流通业、民营加外贸状混合经营模式为特点的‘温台经济模式’已经从短板企业开始进入了阵痛期。”长期研究长三角民营企业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这样认为。⊙本报记者 李娟

      危机

      长三角经济面临巨大冲击

      赵胜“入股”的公司所在地台州是长三角区域的新兴经济大市,记者从台州市发改委了解到,2007年台州市对美国出口额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13.7%,今年1-2月份出口美国市场为2.29亿美元,占比为13.2%,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特别是2月当月出口同比下降6.9%。

      “这才是个开始。”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制造业,特别是外向型制造企业来说,还没有到经济最坏的时候,按照经济运行的链条传导效应,美国消费疲软对我国进出口的外需放缓大约滞后6-9个月,即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进一步显现。

      这对浙江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坏消息,出口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浙江来看,2007年浙江对美国出口246.4亿美元,占全部对外出口的19.2%。如果加上中国内地从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的商品,美国在中国包括浙江省出口中所占比例在四分之一以上。

      浙江曾经的服装、鞋子、打火机这些传统制造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中小企业提前被淘汰出局,在宁波慈溪,一些家电制造企业至今没有接到一笔订单。这股危机同时蔓延到长三角,来自江苏的纺织企业遭遇到同样的危机。

      有研究者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民营企业会暴发资金链危机和经营性危机,未来的数月将会是一个高危阶段。

      影响

      台州率先出现退股现象

      经济高危的中小企业处境最飘摇,在自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相悖的时候,股东之间的分歧不可避免。

      赵胜所在的企业在当地可谓是赫赫有名,出租车行驶在椒江区的时候,司机甚至还会无意介绍一下,这家企业创立于1984年,总资产近5亿元,拥有20多个子公司、分厂或者海外分公司,其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2001年,就已经是浙江省著名商标。

      这个公司越来越多地和飞跃一起相提并论,它和飞跃集团处在同一个经济开发区,同样也是大型民营外向型企业集团,同样也陷入了重重危机。

      记者与其中一名小股东取得联系后得知,公司最近连年出现亏损,“就算在外贸最好做的2006年,公司的报表依然是处于亏损状况。”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2007年。

      到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就有很多小股东“坐不住了”,“我们经常碰头,除了在这家公司有些股份,我们其他的投资很少,所以就想,不要让小股东的合法利益受到更大损失。”

      从1992年开始,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就顺利通过欧洲GS标准认证,在2005年,最辉煌的时候,该公司年销售额逾5亿元人民币,自营出口超3000万美元。他们这个行业的一般接单旺季出现在每年的1-3月,但是,记者在台州其工厂了解到,今年他们旺季的接单量是1000多万美元——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该公司业务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的主要客户是世界上一些一、二流的超市,但今年家乐福已停止了向他们下单。“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今年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更是属于颗粒无收。”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6月初,赵胜和其他10多名股东商量后,向有关部门联名申请解散公司,这群“解散风波”肇源的10多名企业小股东,尽管自身并没有意识到深层次的问题,但是作为一致行动的经济人,他们背后的驱动力则是——“经济寒冬”的阴影已经开始显出威力。

      对策

      用什么来化解“股东危机”

      台州市发改委的一份文件显示,台州市5371家规模上企业中,亏损1111家,亏损面达到2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09亿元,增长55.7%。“这些股东也同样面临着抉择,”业内人士表示,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在发展中遭遇“股东抉择”,股东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发展会在危机时不断博弈。

      滨临东海的台州,上个世纪末经济起飞时,本身发展的起点就非常高。2002年,台州以13.8%的经济增速名列浙江省首位,到2003年上半年,台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超过杭州、宁波、上海、北京,跻身浙江省人均收入第二,全国人均收入前十名的位置。 台州民营经济的比重占了全市经济总量的98%以上,这个数字,宁波是70%,绍兴是96%。赵胜所在的台州,这样的股东危机并不是第一次暴发,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对此表示,这是台州目前比较大的一次“股东危机”,他们希望企业尽量低调解决,同时,他向记者表示,今年对台州企业来说,普遍比较“难过”,这样的危机也许在未来还会暴发,一旦利润受损,股东对企业的发展会持有不同的方向。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分析说,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调整机会,小股东这样的做法,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在开始投资的时候,觉得企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对企业的管理体制,构造并没有提出异议,在企业能盈利的情况下,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当企业出现危机时,就以自身利益作为理由提出要求解散,这其中都是以是否盈利作为第一判断价值。不过,史晋川也告诉记者,这对投资人来说也是有教育意义的,投资应当以企业资质、内部管理等作为衡量标准,家族制不是值得投资或者需要撤股的理由,当然,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在这次危机中借机进行调整和升级。

      格局

      大股东进行收购

      “我们10多个人的股份加在一起大约12%左右,其他基本都是他们家人的股份。”这名小股东表示,这家企业有员工5000多人,是台州椒江区的大型企业之一,一旦情况恶化,可能给当地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记者了解到,提交申请的10多名股东,股份基本都是在1996年前后入股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记者获悉,该企业负责人的女儿、女婿、儿子分管公司不同的业务,其家族管理模式受到很大质疑。记者了解到,他们所在的行业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国内第一,在台州市发改委的名单里,他们被列为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属于“储备上市资源”名单里的企业。

      “尽管亏损,但还远远没有到资不抵债的程度。”这名小股东表示,企业没有引进职业经理人,所以家族制管理让这些分散的股东“没底”。

      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对此表示,企业大股东进行收购,现在已经谈得差不多了。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这两年公司连年亏损,所以价格是双方谈判的重要原因,“从公司的整体资质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不应当出现这么大的亏损。”也正出于这样的原因考虑,从今年6月开始,企业现在的总经理就开始不断和小股东进行“谈判”,“有一小部分股东一家签了协议,表示愿意出售自身的部分股份。还有一些因为价格原因还在继续谈。”

      这似乎并非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宁波爵溪,500多家针织企业中,有100多家处于半停产状态,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在继续,这或者并不只是浙江,在长三角中,企业发展一旦触礁,股东的纷争几乎每天都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