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军 见习记者 徐崭
上周末,长城电工宣布放弃历时8个月才获得的定向增发核准文件,原因是市价大大低于预期增发价。
长城电工虽然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但事实上,持续下挫的股市已使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遭遇了“深寒”:不少已获得通行证的公司选择了尽可能在窗口期内推迟发行,而少数强行增发的公司则遭遇罕见的大比例包销。
种种迹象显示,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正受到严峻考验。
证监会核准的长城电工非公开发行底价是13.26元,而上周五长城电工收盘价已跌至8.45元,如果按计划发行,很可能陷入无人认购的局面。由此,公司被迫调整发行议案,将发行底价调减至7.56元,但还得经过证监会重新核准。
与非公开发行定价方式不同,公开增发是“随行就市”定价,因此增发价格与市价比较接近。但是,持续走弱的大势仍然令投资者对公开增发望而生畏。
上周,浦东建设、合加资源两公司实施公开增发,由于投资者认购严重不足,承销团包销比例高达76.8%和40.6%,其中浦东建设还有16.9%的增发股份被大股东的全资子公司认购,普通投资者的实际认购比例仅为6.3%。
放弃增发和巨额包销都是较为极端的例子,更多的公司则是在增发前景悲观的情况下选择了其他妥协方式。
据天相统计,截至上周末,共有张江高科、丽江旅游、福田汽车等10家获得证监会再融资核准文件的公司在等待发行时机,而窗口期只有6个月,其中不少公司窗口期已经过去一半,但股价依然低于甚至远低于预期发行价,推迟发行成为目前市况下的无奈选择。
相比已经获得发行核准文件的公司,相当多的公司还只是处于预案阶段,但是持续走弱的股价已经迫使这些公司为顺利再融资提前作出了应对准备。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已有铜陵有色、晋西车轴等多家公司被迫大幅度下调了定向增发底价。
更有甚者如银鸽投资,一次下调增发底价仍然赶不上股价的下跌,以至于公司选择了非公开发行中极少采用的发行期首日定价方式,这一定价方式使发行价极为不可控,一旦股市走强,发行对象需要大幅提高认购成本。
另据统计,2007年以来公布增发预案但至今仍未实施的公司有257 家,其中159 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了拟增发价格,截至上周末,110 家公司复权后收盘价已低于拟增发价格,其中折价幅度超过30%的有57 家。
业内人士分析,股市的适度调整并不可怕,但如果幅度和趋势足以影响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则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