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上证研究院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特别报道
  • A4:特别报道
  • A5:特别报道
  • A6:产业·公司
  • A7:公司调查
  • A8:特别报道
  • A9: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股金在线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信息披露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7 月 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1版:基金·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1版:基金·海外
    诉讼激增 次贷引发华尔街信誉危机
    黑石推出中国基金
    上半年全球股市
    蒸发3.3万亿美元
    7年新高
    欧央行加息25基点
    ■数据
    美就业数据继续恶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诉讼激增 次贷引发华尔街信誉危机
    2008年07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焰编译
      朱周良 摄影
      ⊙本报记者 郑焰编译

      

      退潮时,才知谁在裸泳。

      暴发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令华尔街一度闪闪发光的体面外衣开始褪色,那些位于金字塔尖的机构面临着破产之虞。与此同时,大量针对金融界欺诈行为的诉讼,正在增加。

      美司法部近期宣布,从今年3月份开始打击对按揭诈骗以来,目前已有超过400个案件处于被起诉的状态,其中有60份起诉书已经在周三单独被列入了逮捕名单之中。华尔街那些欺诈行为将被指控,包括误报收入或资产,伪造文件,夸大的评价和失实的陈述。

      

      说谎者贝尔斯登

      美国东部时间6月19日,两位前贝尔斯登对冲基金经理人,52岁的拉尔夫·乔菲和46岁的马修·丹宁,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指控中称,上述两名经理人在对冲基金投资方面误导投资者,造成超过10亿美元损失。倘若罪名成立,二人可能因证券欺诈罪被判最高20年。

      乔菲于2003年和2006年创立了“Bear Stearns High Grade Structured Credit Strategies Fund”和Bear Stearns High Grade Structured Credit Strategies Enhanced Leverage Fund。拉尔夫·乔菲担任两只对冲基金的高级投资经理,马修·丹宁任投资经理兼首席运营官。

      SEC表示,在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已经暴露于危险之中的时候,两位经理人已经知道信贷市场正陷入麻烦,然而仍然鼓励投资者继续留在他们的对冲基金里进行投资。

      “次按市场,外观看起来相当完美,实际上状况糟透了。”丹宁在2007年4月给乔菲的信中表示,如果贝尔斯登内部报告是准确的,丹宁建议:“我认为我们应该关闭这些基金了”,“整个次按市场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

      由于担心基金可能崩溃,乔菲去年3月就开始将自己在其中一只基金的600万美元投资中的200万美元转到贝尔斯登的另一只对冲基金。然而,乔菲从未将转移资金的事实告知投资者。二人甚至在去年4月还对贝尔斯登高层表示,“他们确信基金状况良好,并将继续获得成功。”

      “乔菲和丹宁非但没有向投资者和贷款方说明基金的真实状况,从而有序缩小基金规模,相反还同时编造事实,妄图改变基金的惨淡前景,保全自己的收入和名誉。” 纽约地方检察官表示。

      SEC还指控二人隐瞒基金投资次贷相关资产的比例。月度报告曾声称,两只基金投资与次贷相关的资产比例为6%-8%,但基金破产后投资者发现,与次贷相关的资产比例高达60%。

      上述两只对冲基金于2007年7月因巨额亏损倒闭,给投资者造成逾10亿美元的损失。这一事件标志着贝尔斯登困境的开始。今年3月贝尔斯登因流动性危机而被推到破产边缘,不得不出售给摩根大通。

      

      机构争执

      不仅仅是对投资人说谎,过于复杂的金融工具,以及退潮后的巨额损失,令金融机构在交割利益时开始推卸责任了。

      随着证券价值不断缩水,在总价值高达63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上,不同利益方之间的诉讼大量涌现。

      瑞银(UBS)正同一家向其出售复杂抵押贷款证券保护的对冲基金争执不休。瑞银向Paramax Capital International提出要求,将某债务抵押债券(CDO)中13亿美元评级最高部分的保护出售给瑞银,该债券由瑞银承销的次级住宅抵押贷款组成。一般而言,通过在信用衍生品市场上充分对冲风险,银行可以将此风险敞口从资产负债表上抹去,而不必拨备资金。

      而Paramax则声称,自己永远不可能全部赔偿瑞银试图提供保险的13亿美元CDO的实际减值。它表示,从一开始,瑞银对冲就是在摆样子。2007年5月,在签订原始协议时,条款远低于市场比率。

      Paramax还宣称,瑞银曾告诉它,该行会采取“主观评估方法”,意味着瑞银不会计入任何可能引发Paramax追加更多保证金的亏损。Paramax还表示,瑞银向它保证过,如果需要“真正的”对冲,它可以撕毁协议。

      现在,瑞银正以违反合同为理由将Paramax送上法庭,试图强制使其全额支证券价值下跌带来的损失。反过来,Paramax也在起诉瑞银存在不如实叙述的过失。主观评估加上可能不真实的对冲,导致事态超出了瑞银和Paramax的控制范围。

      “市场发生了很多事情,速度太快。销售商从没料到CDO市场会跌到地板之下。他们低估了自己的债务和风险敞口。现在,他们正努力摆脱债务,购买者则在尽力巩固自己的权力。”纽约Reed Smith律师事务所的安德烈亚o平卡斯表示。

      

      案件还在增加

      美国前司法部长Bill Leone日前表示,在华尔街因信用危机而被控的此类案件还会增加。

      “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说,在不理想的信用状况下,券商们仍将次级抵押贷款出售给人民。他们中的许多开始拖欠其贷款时,房屋市场的下跌以及“挑逗性”利率飙升,使他们越来越负担不起。

      “因为这些抵押贷款很多被切片和包装起来,作为基金等金融产品可以购买和出售;大量的信贷违约演变成全球的信贷危机,也使全球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其中美国一些大型银行。崩溃的这两只资金只是次级危机的一小部分,但它仍然波及到了全球整个经济。”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