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栽松,后不栽柳”,此类“俗话说”在特定情况下,还是有道理的。
以环保和节能的角度来看,把柳树栽在屋前,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柳树属于大树冠的树种,夏天可撑出较多的荫凉;第二,柳树到了深秋就落叶,到了冬天,宝贵的阳光可通过疏朗的枝条直接照到房间。如果将松树载在屋后,也有好处,不仅符合其喜阴耐寒的物性,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冬天不落叶的特点,为居屋遮挡呼啸的北风。
当然,一个命题往往有着特定的语境,一旦脱离原来的条件,道理的正确性就会打折。
“前不栽松”的一个反例是北京的故宫。在皇宫大院里,庭院绿化也要为皇室的安全考虑,一般会栽种不方便刺客藏身的松柏等树种。
在欧洲,那里的国王大公们也多惜命,他们同样也不缺钱,但永远需要更多的威权和安全感。欧洲宫廷的绿化,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个特点:树木花草规规矩矩,像极了侍卫和宫女,虽则精致和高贵,却少了野性的活泼和自由。
绿化这件事情,听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实际上,荒唐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有些人热衷于把大树从深山里刨出,把遮天蔽日的树冠砍掉,然后把电线杆一样光秃秃的树桩栽到城市的某个地方,美其名曰“绿化工程”。
试问:劳民伤财而兴师动众,这种的绿化工程,除了能表达个别人的威权,或者填满他们的腰包,有什么生态和经济效益可言呢?
又如,有人看到西方的草地绿得可爱,就花很大的价钱进口草皮,那些花大钱的人,有几个了解草地对于西方人的意义呢?
草皮对于西方人来说,实乃寻常之物,但又犹如空气一般自然和宝贵。
在我国,国情截然不同。我国的很多城市城区能用作绿化的土地很少,把有限的土地铺上进口草皮,既不经济,也没有很好的绿化效果。
另外,有的城市还不因地制宜地选用绿化树种,一到冬天,就花很大的代价,用保温材料把露天的灌木甚至乔木包裹起来。在城市的社区,物业们经常把正在开放的盆花移栽到地上,以便制造鲜花常年盛开的美景。
还有的地方,在本来不宽的人行道正中间栽种树木,或者仅仅掘开地面,以示这里以后将会用来栽树。这种不考虑行人方便的绿化,既显示出了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不专业,也反映了园林人员的漫不经心。
种种荒诞的现象,暴露出来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奢靡有余的绿化,其实是反环保精神的。
人们尤其是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简单的绿化不等于环保,符合环保精神的绿化,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专业的环保人士,还喜欢加上一个“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