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信息披露
  • 4:信息披露
  • 5:焦点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专版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广告
  • B4: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特别报道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债市大震荡 利率互换放天量
    如果巴菲特只做债市
    看到收益率上升 更要看到风险
    人民币汇率反弹72个基点
    美元指数持稳一周高位 利差交易再现活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果巴菲特只做债市
    2008年07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海天
      ⊙海天

      

      近来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的,是中国著名私募投资经理赵丹阳花费211万美元与巴菲特老先生共进午餐的新闻。巴菲特作为中国投资界敬仰的英雄甚至神,又一次成为新闻媒体、财经网络热议的人物(所不同的,这次是配角)。笔者对巴菲特了解不多,但知道他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等待机会,耐心等待机会,只有真正有价值时才出手投资。不过,巴菲特的战绩,大多是在股票、商品等方面,较少涉猎债券。那么,如果巴菲特被只限定于做债券投资,结局又会怎么样呢?

      也许会同样成功。

      如同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一样,债券市场也有它的高峰、低谷。有时,高峰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步(例如2005年四季度);有时,低谷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例如1996年上半年、2004年)。这使得诞生于资本市场的巴菲特理念,同样可以适用于债券市场。只是,巴菲特所谓的对公司价值的挖掘,要用对通货膨胀率及货币政策的把握来代替而已。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待一个良好的投资区域出现。

      1980年代初期,由于通货膨胀率高企,美国利率市场曾经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高位,联邦基金利率最高曾在1980年达到20%,直至1983年,联邦基金利率仍在10%之上。债券市场利率也达到空前高位,例如,1981年11月发行的20年国债,票面利率达到15.75%,而1984年11月发行的30年国债,票面利率也高达13.75%。根据计算,1981年11月至2001年8月(剔除“9·11”事件影响)标普500指数年平均回报是15.33%,而1984年11月至今标普500指数的年均回报是11.68%。也就是说,1981年发行的20年国债,收益率超过了同期美国股票,1984年发行的30年国债,收益率更是大大超过同期的美股。任何一个当时投资20年或者30年国债的人,都在其后很长的职业生涯中,不需要再做什么。笔者也曾听说,某大型机构在1996年曾重仓696国债,其后多年11.83%的国债免税票息,让该机构获益匪浅。

      看来,如果巴菲特一生只做债券,他也可能会有较好的成就。笔者依稀记得他曾经在垃圾债券上重仓投资获利的故事。毕竟,投资是一门相通的艺术和科学,掌握其中的精髓,总会获得成功,有时甚至是近乎一劳永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