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信息披露
  • 4:信息披露
  • 5:焦点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专版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广告
  • B4: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特别报道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央企高管
    天价薪酬的悖论
    欧洲央行加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上市公司自救能否成为股市转机?
    对“热钱”要持“高压态”
    欧洲加息人民币会如何动作?
    全球经济受困于美国的占优策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自救能否成为股市转机?
    2008年07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余昭
      漫画 刘道伟
      ⊙余昭

      

      近来,包括成发科技、哈飞股份、洪都航空等多家航空航天系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承诺延缓减持2年-3年不等。继三一重工树起全流通后“承诺不减持”的标杆以来,上市公司的大非们作出锁仓或增持承诺的已经超过20家。

      中国股市持续下跌,使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创。许多人在讨论如何救市问题,不仅救市所要采取的措施甚至就连救市本身,也面临着激烈的争议。在争议中,股市不断创出新低。无论监管层还是投资者,对市场未来都忧心忡忡。6月17日,第一批进行股改的三一重工率先打破了颓势。三一重工承诺自6月19日起自愿继续锁定解禁股两年。同时承诺,股价低于55.76元/股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自三一重工之后,陆续超过20家上市公司作出相类似的承诺,从设定“触发价格”的公司定价来看,有7家公司的平均触发价是其截至7月4日平均收盘价的2.17倍。百利电气大股东天津液压集团更是作出双重的不减持承诺:每股税后利润不少于0.6元、公司股价不低于每股25元。

      上市公司的不减持承诺,使得困扰中国A股的大小非减持压力开始真正得到了缓解。这些上市公司的承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投资者的顾虑,也表露出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和对自己公司发展前景的高度自信。许多人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资本市场不缺资金,而是缺少信心。而上市公司自己抬高减持门槛的承诺带来的恰是信心的恢复。

      也因此,中国股市在相关上市公司不减持承诺的支持下,抛压减弱,跌势减缓。上证综指在6月18日(三一重工承诺不减持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到7月7日,基本上处在一个窄幅震荡区间,呈现出明显的企稳迹象。7月7日,沪深两市除8只个股下跌,其余全部是上涨。上市公司自救的力量虽然还没有燎原,但星星之火已经开始驱散寒意。那么,上市公司的这种自救行动能否成为中国股市的一次转机?

      上市公司自我抬高减持门槛的真正意义,在于把自己的利益再次牢牢地跟普通投资者捆绑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但是,这种利益同向性关系的重塑,依然只是局限在作出不减持承诺的上市公司,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并未作出类似承诺。不仅如此,有的上市公司仍然在急切地选择减持,在股市跌至悲观地步的情况下,这种减持进一步拓展了股价的下行空间——至少,从那些积极减持的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来看是如此。

      所以,上市公司能够自救成功,给股市带来彻底的转机,取决于自我抬高减持门槛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实力。笔者认为,在目前投资者信心仍然比较脆弱的今天,监管层或可以通过某种鼓励或暗示,促使更多的上市公司主动自抬减持门槛,这远比硬性地限制减持的规定更有效果。实际上,在大小非限售股解禁之后,由于限制性规定牵涉到对原有既定规则的改变,即使上市公司违规减持,有关部门也难以对其作出严厉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远不如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自觉,鼓励其主动不减持来重塑市场信心。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更好地发挥国企类上市公司的作用。国有股是国家控制重点行业与重点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很多国有股根本就不能减持,既然如此,倒不如明确作出不减持承诺,将其变为重塑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力量。然后,再以此为中心,逐渐扩大自抬减持门槛的上市公司数量,以点带面,为整个仍显脆弱的资本市场注入一股强劲的信心。倘若做到这一点,中国股市有可能改变颓势,迎来一次重要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