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信息披露
  • B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披露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8 年 7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二总部低调落“沪” 众合保险上市前扩张提速
    农行强化下半年信贷管理
    博弈央行 银行流动性受困盈利压力
    震后四川德阳
    首家保险公司开业
    中信嘉华银行:
    内地房地产市场冷却
    源于限制第二套房贷
    摩根大通:近期加息机会非常小
    丁志杰:加息或许有助于抑制热钱的流入
    渣打人民币借记卡业务
    系统获验收通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博弈央行 银行流动性受困盈利压力
    2008年07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谢晓冬

      ⊙本报记者 谢晓冬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谁愿意主动让出市场份额?贷存比不是说想降下去就降下去的。”昨日,针对银行可否主动改变资产配置,尤其是流动性最差的贷款类资产,以应对不断上调的准备金对流动性的收紧,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前,有报道称5月末银行的超储率再度创下新低,部分大型银行甚至低于1%的备付水平,各界对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担心再起。不过,据记者采访获悉,银行业整体流动性的收紧尽管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到各家银行,仍跟其特定的资产配置结构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一些没有历史包袱的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乃源于其较为激进的赢利计划。

      “对流动性的看待,必须要结合其赢利性考虑综合衡量。”山西一家城商行信贷部人士对记者称。他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只要压缩贷存比,把资金更多的投资到债券或票据资产上,即可增进流动性,对央行的不断紧缩就可以做到坦然应对,但这必然影响到银行的赢利能力。“谁都知道,贷款的收益最可观。”他说。

      流动性紧张与否的另一面还有既有信贷的资产质量。“现在从紧,有些企业就是用你银行的钱维持生存和基本的发展,这种贷款你是想收就能收回的吗?你一收企业就死掉了,放出去的那些钱就全部成了不良。”上述城商行人士进而表示。

      一位地方银监局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银行的确在实际中面临这种困境:对于好的企业,出于客户关系和市场份额的维护,根本就不会想去收回贷款,甚至要增加额度;另一方面,对于坏的企业,已发出的贷款想收回来都难,正是在此背景下,贷存比并非外界想象的那般轻易压缩。

      如此一来,资产配置的调整就主要在增量上做文章,即主动控制新增贷款量,或者更多的做一些收益率相对较高,同时流动性比较好的票据资产。事实上,在票据贴现纳入信贷额度的背景下,从今年以来票据二级市场较为火热的行情,即可观一班。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一些已上市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在市场上筹资能力较强的地方性中小银行来说,信贷仍是一个经不起的诱惑。虽然有行政调控在头,保持较高的贷存比依然是这些银行的一个主动型策略。甚至对于大型银行来说,亦是如此。

      统计显示,5 月底国有银行和股份银行的贷存比分别为59.38%和73.61% ,这一数据分别高于3 月底57.73%和72.33%;同期,两类银行有价证券投资占资产的比率也分别达到25.96%和29% ,高于3月底25.61%和28.80%。中信证券杨辉就此指出,正是商业银行自身的上述行为,影响了流动性安排。

      一位国有大型银行人士也向记者坦承,上半年适当增加贷存比和债券投资比例的确是该行年初所制定的较为积极的盈利计划的一部分。正是因此,用于备付的流动性就相对比较紧,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观察到大行年初以来,在货币市场上融出资金的行为一直比较谨慎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也是当前的利率环境所致。由于2006年以来的8次加息,目前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已经显著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和超储利率(0.99%),银行把钱放在央行的账户上,只会因价格倒挂产生亏损。因此,外界观察到今年以来银行的超储率降低,很大程度上乃是银行的有意选择而为。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这里体现了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一种博弈。央行更侧重回收流动性管理,而银行则更注重盈利。银行较为激进的投资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流动性趋紧,很大程度上也是紧缩语境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应对。